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追源者不弃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迷雾中的抉择与远方的呼唤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迷雾中的抉择与远方的呼唤(1 / 2)

壁炉中的火焰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挣扎着,投下摇曳不定的光影,将刘臻沉默的身影拉长又缩短,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守山老人那三个问题的答案,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非但未能驱散迷雾,反而让水下的深渊显得更加幽暗难测。

无绝对对错,只有是否适合。

你的路,或在两者之外。

需自行于迷雾中摸索,于生死间领悟。

话语在脑海中反复回响,带着沉重的分量和令人窒息的自由。父亲的道路悲壮而决绝,守山的道路持重而保守,溯源者的道路深邃而难测每一条似乎都通向未知的险境,每一条似乎都背负着沉重的代价。

他该如何选择?他又能如何选择?

掌心的烙印传来平稳的温热,怀中的碎片与令牌沉寂着,那柄暗青色的长刀则冰冷地躺在膝上,刀身的山峦印记在火光下若隐若现。这些来自不同源头、承载着不同使命与秘密的物品,此刻都汇聚于他一身,仿佛无声地催促着他做出抉择。

天光微亮,晨曦透过破旧的窗棂,驱散了屋内的黑暗,也稍稍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彻夜未眠并未带来疲惫,反而让一种冰冷的清醒弥漫全身。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目光再次落在那本摊开的父亲笔记和那张拓印着箱底密文的纸张上。他需要更系统地整理已知的信息,从这纷乱的线团中,找出可能指引方向的线头。

他重新点燃炉火,烧了些热水,就着干粮简单果腹,然后伏在桌前,将笔记、拓印、以及自己一路来的经历和见闻,尝试着进行交叉比对和梳理。

父亲的研究核心围绕“门”的能量特性、“它”的活性波动以及“谐调”的可能性,后期则深入涉及“循环体系”的推演和“源”的猜想,最终指向了南方雨林和“初始之壁”。他的道路是直接介入,试图理解和干预。

守山人的信息则更偏向古老传承、地脉能量、异常点镇压以及平衡维系。他们提及的“黑水峡”、“风眼”、“断龙台”等地名,以及“地脉枯竭”、“它之低语”等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能量体系的异常,但他们的应对方式更偏向监测、疏导和封印,避免直接冲突。

溯源者(墨为代表)则似乎站在一个更超然的观察和研究角度,试图从历史碎片和能量模型中寻找“病因”和“调理”之法,但父亲警告和吴特派员的出现,暗示其内部可能存在激进派系(墓碑计划),甚至可能与“基金会”有染。

这三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时而矛盾,共同勾勒出一个远比单一视角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真相图景。

而他自己,身负“钥匙”,经历了“门”的躁动、“圣骸”的邪异、“源”的净化、“它”的侵蚀仿佛被无形的手推着,成为了连接这些不同力量与知识的交汇点。

或许,正如守山老人所言,他的路,确实无法完全遵循任何一方的轨迹。他必须走出自己的路。

那么,下一步该去哪里?做什么?

继续深入研究父亲的理论?寻找守山人提到的“雾隐林”和“引路人”?联系墨的“溯源者”获取更多信息?还是依据碎片最初的、被一再干扰的指引,再次向西?

他的目光落在拓印信息的一条记录上:“丙寅年,‘守山’长老传讯,‘地脉’枯竭加速,‘它’之低语逾频,疑与上古‘断龙台’遗迹异动有关,坐标。”

“断龙台”父亲笔记中也曾数次提及此地,标注为“地脉关键节点之一,能量流异常紊乱,古遗迹残留,风险极高”。守山人将其异动与“它”的低语加剧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可能的切入点。“断龙台”遗迹,既是守山人关注的异常点,也符合父亲对能量节点的研究,或许还能从遗迹中窥见更古老的智慧,甚至可能与“循环体系”或“它”的根源有关。

风险极高,但或许值得一探。

他正沉思间,怀中的金属碎片忽然毫无征兆地轻轻震颤了一下,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指向性悸动!这一次,并非指向西方,也不是指向任何已知方向,而是隐约指向东北方?

几乎同时,掌心烙印也传来一丝奇异的、带着微弱共鸣感的温热,与碎片的悸动相呼应。

东北方?那是“断龙台”大致所在的方向!碎片从未指向过那个方向!是巧合?还是碎片感应到了“断龙台”的异动能量?或是其他什么东西?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刘臻心中一凛。碎片的指引曾带他找到星轨校准仪,找到赤石古城,找到父亲其背后似乎蕴含着某种更深层的逻辑。此刻的异常指向,绝非空穴来风。

去“断龙台”看看。这个念头变得清晰起来。

做出初步决定后,他不再犹豫。他开始仔细规划路线。根据父亲笔记和守山人信息中模糊的坐标描述,“断龙台”位于一片更为偏僻、地势险峻的原始山林深处,人迹罕至,路途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