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古国皇帝的生平与葬礼不是按照年号排的,而是按照在位功绩排的,目的就是让后人谨记这些先人。以此激励后人。
当曹姓郎中的手触碰到那本记载“洪嘉”年间的册子时,他忽然想起来了,他顿时缩回了手,仿佛那本册子是一团炽烈的火焰。
曹姓郎中想起来袁老郎中说的那位是谁了,他顿时汗如雨下,真的要按照那位来?那位可是足以比肩开国皇帝的存在啊。
之前就是因为太过高远,曹姓郎中这才没有想起来,或者说不敢想。
曹姓郎中转头想问一问袁老郎中,却发现此人已经消失不见,曹郎中颓然的坐在书架
就这样,曹郎中在这边坐了一夜,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曹郎中猛地站起身来,他必须做出决断了。
可因为坐的太久,屁股和大腿都发麻了,骤然站起来之后一股酸麻感从脚趾传到头顶,曹郎中下意识的用手撑着身边的书架。
许是年岁久了,这架子有些晃动,在曹郎中的猛烈一击之下架子上有一本册子掉了下来。
正好是那本记载“洪嘉”年间的册子。
曹郎中茫然的看着掉在地上的册子,欣喜若狂,一瞬间脚也不麻了,立马捡起册子前去些奏折去了。
躲在一旁的袁老郎中抱怨道:“这年轻人真是榆木脑袋,都指点的这么细了,还犹豫,非得我老人家使点小手段,唉,也不知道你曹家祖上积了什么德,天大的馅饼落到你头上,你小子以后就等着融化富贵吧”
曹郎中万万没想到,本来是一件极其糟心的事情在某些大人物的操纵下变得顺风顺水,而自己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一个大好处。
那个奏折交上去之后,礼部尚书仔细的看了曹郎中几眼,然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曹郎中心中忐忑,不知道尚书大人是何意,于是他小心的问了句:“尚书大人,不知道还需不需要属下修改?”
那位头发与胡须皆发白的老尚书忽然笑出了声,曹郎中不知为何,老尚书也没说明白,只是挥手让他退下。
在离开尚书的书房的时候,曹郎中依稀听见一句话:“傻人真的有傻福”
按照道理说李仲意私自动用皇家气运导致大古国陷入危机之中是会被史官机上一笔的,死后也无法有如此大的殊荣。
可是李仲意在世的时候,征北魏,降西楚,平北莽,在死之前又将南朝十八国镇压了十年,功绩可谓前无古人。
让李仲意落入下几层,有人不答应,于是便有了袁老郎中指点曹郎中这一说,平白无故让曹郎中得了莫大的善缘。
这一次事情之中有大皇子的影子,也有二皇子的影子,算是两兄弟最后一次联手送李仲意一程,也是两兄弟的默契,至于接下来谁当皇帝,就看三年之内各自的手段了,是鱼死网破还是皆大欢喜,没人知道。
李仲意的葬礼如期举行,黄瓷和陈九霄都参加了李仲意的葬礼,看到李仲意被放入皇家陵墓的那一瞬间,黄瓷忽然觉得有些可惜。
这个时候,陈白泽应该在,就算来不了他也应该在的。李仲意是为救他而死,这是不争的事实。
黄瓷忽然有些烦躁,感受到黄瓷的气息非常不稳定,陈九霄立马一巴掌摆在他的肩膀上帮助黄瓷稳定气息,然后问道:“怎么了?”
黄瓷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气息被陈九霄稳定了,但是胸口处还是有一口气憋着,上不来下不去,极其难受。
“好想找个人打架啊”黄瓷小声嘀咕着。
就在此时,大古国北方那位三皇子李承德终于留下了泪水,他跪倒在地:‘父皇,走好’
然后三皇子狞笑着站起身来说道:“父皇,这天下我来替你管”
这一日,大古国李仲意葬入皇陵,位高等同开国,大皇子为李仲意守孝三年,封摄政王,二皇子封秦王,入主关中。四皇子不封王位,但是享有潼关等北方军镇的封地。
只有三皇子没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