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四合院从学外语开始 > 第285章 离开金山县

第285章 离开金山县(1 / 2)

下午两点,短暂休息后的赵立春,在金山县委那间略显陈旧但打扫得一尘不染的会议室里,接见了金山县全体县委常委。

这些常委们早已得知常务副省长突然驾临的消息,一个个正襟危坐,神情紧张中带著几分惶恐。当他们看到赵立春在李达康和易学习的陪同下走进会议室时,纷纷起身,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椅子挪动的声音。

赵立春走到主位,没有立刻坐下,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目光並不锐利,却带著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每一位被他看到的常委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屏住了呼吸。

“都坐吧。”赵立春平淡地开口,自己率先坐下。

眾人这才小心翼翼地落座,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突然到来的省领导身上。

赵立春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语气沉稳而有力:“我这次来金山,是受省委方青云书记的委託,主要是调研贫困地区的发展情况。刚才,我已经和易学习同志、李达康同志简单交流过了。”

他提到“方青云书记”时,刻意放缓了语速,清晰地看到在座的常委们眼神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敬畏之色更浓。

“金山县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一些。贫困是现实,但也不能甘於贫困。”赵立春话锋一转,“易学习同志和李达康同志,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是有的,思路也是清晰的,但在方式方法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好在及时纠正了。”

他这番话,既点出了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易学习和李达康在班子里的威信,定性为“方式方法偏差”,而非原则性或个人品质问题。这让易学习和李达康心中稍安,也让其他常委明白了风向。

赵立春没有具体提集资修路的事情,而是就贫困地区如何发展,宏观地讲了几点意见,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紧依靠群眾等等。他的讲话高屋建瓴,既指出了问题,也给予了希望,让在座的县委常委们既感到了压力,也隱约看到了一丝方向。

接见时间不长,大约半小时后便结束了。常委们怀著复杂的心情离开会议室,而赵立春则在易学习和李达康的陪同下,开始了对金山县城的实地调研。

他们没有坐车,而是步行。赵立春走得很慢,看得却很仔细。他看了县城那条坑洼不平、污水横流的主街;看了供销社里寥寥无几、品类单调的商品;看了学校那破旧的校舍和操场上穿著打补丁衣服、却眼神明亮的孩子们;甚至还隨机走进几户临街的居民家里,看了看他们的居住条件和锅里的伙食。

越是深入了解,赵立春的脸色就越是凝重。金山的贫困,是全方位、浸入骨髓的。李达康和易学习想要改变这里,其难度远超他之前的想像。这也让他对李达康之前那种近乎疯狂的“闯劲”,多了几分理解,虽然绝不赞同。

在一处可以俯瞰部分县城的高坡上,赵立春停下脚步,对身边的易学习和李达康说道:“看到了吧这就是你们要面对的现实。千头万绪,百废待兴。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不能乱。”

他指著山下杂乱无章的布局和远处贫瘠的山峦:“你们之前想的修路、搞水泥厂、发展特色农业,方向是对的。但一定要记住我上午说的话,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绝对不能脱离金山县的实际,不能超越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比如搞特色农业,是不是可以先选一两个村试点找省农科院的专家来看看,到底种什么最合適,怎么种效益最好等试点成功了,再逐步推广。比如水泥厂,招商引资的时候,就要把环保、就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效应这些考虑清楚,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

他的指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训斥,而是切实可行的思路引导。李达康和易学习听得连连点头,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著。他们发现,拋开之前那个冒进的决策,老领导的经验和视野,確实能给他们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