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的京城,秋高气爽。方青山开著车,將方青云送往党校。车窗外的街景飞速后退,方青云的目光掠过一栋栋熟悉的建筑,最终定格在那座庄严的大门上。
“哥,到了。”方青山停下车,“我帮您把行李拿进去吧。”
方青云摆摆手:“不用了,我自己来。你回去照顾爸妈吧。”
站在党校大门前,方青云不禁有些感慨。上一次来这里还是1977年,那时他刚三十八岁,参加地厅级青年干部培训班。转眼十一年过去,当年的青涩青年如今已是鬢角染霜的省委副书记。
大门还是那座大门,但门內的世界已经大不相同。方青云提著行李,沿著林荫道走向报到处。路两旁的白杨树高大挺拔,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著这些年来无数干部在这里学习成长的故事。
报到处的工作人员仔细核对了他的信息,递给他一份材料袋:“方书记,您的宿舍在3號楼202室。这是课程表和注意事项。”
方青云道谢后,提著行李来到宿舍区。与多年前的集体宿舍不同,这次的省部级干部培训班安排的是两室一厅的套房。他推开202室的房门,发现客厅里已经有人了。
一位身材魁梧、面色红润的中年男子从沙发上站起来,笑著伸出手:“您就是方青云书记吧我是滇省的李为民。”
方青云立即握手回应:“李省长您好!久仰大名。”李为民是滇省常务副省长。
两人寒暄了几句,李为民热情地帮方青云拿行李:“我住左边这间,右边这间是您的。条件还不错,比我们当年学习时好多了。”
方青云的房间简洁而舒適,一张书桌,一张床,一个衣柜,还有独立的卫生间。墙上掛著一幅字:“实事求是”。他將行李放下,开始整理带来的书籍和文件。
李为民靠在门框上,笑著说:“这次培训班人不多,就二十来个。听说都是明年可能要动一动的。”
方青云心中一动,但面上不露声色:“学习机会难得,正好充充电。”
收拾妥当后,两人一起去食堂吃午饭。路上遇到了几个熟人,大家互相打招呼,气氛轻鬆而融洽。方青云注意到,这个培训班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来自各省市和中央部委的重要干部,可谓精英云集。
食堂里,李为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方书记,听说你们寧州刚升格为副省级城市恭喜啊!”
方青云谦逊地笑笑:“都是中央的支持和全省上下的努力。滇省这几年发展也很快,特別是旅游业做得风生水起。”
“互相学习,互相学习。”李为民摆摆手,“其实我正想向您请教招商引资的经验呢...”
两人边吃边聊,从经济发展谈到干部队伍建设,从改革开放谈到民生改善。方青云发现李为民虽然来自边疆省份,但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对很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
下午,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式。班主任是一位资深的党校教授,他简要介绍了培训安排和要求:“这次培训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內容很丰富。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研討,还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开班式结束后,第一节课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授课的是一位满头银髮的老教授,讲课深入浅出,数据详实,观点新颖。方青云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做著笔记。
下课后,李为民感慨道:“好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学习了。平时工作太忙,很难有机会系统充电。”
方青云深有同感:“是啊。越是工作忙,越需要理论学习指导实践。”
晚饭后,方青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周晓告诉他,母亲今天精神不错,还去什剎海边散了步。听到这个消息,方青云放心了许多。
第二天正式开始上课。上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下午是分组討论。方青云和李为民分在同一组,组里还有来自发改委、財政部等中央部委的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