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的寧州,暑气尚未完全消退,但空气中已经隱约透出一丝初秋的凉意。市委大院里的银杏树开始泛黄,在晨光中闪烁著金色的光芒。
方青云站在办公室窗前,望著楼下熟悉的一切。两个多月来,寧州升格的过渡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体制机制转换基本完成。作为副省级城市,寧州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同时也承担起了更重的责任。
“方书记,车已经准备好了。”陈明轻声提醒道。
方青云点点头。
下楼时,李建国和市委一班人已经等在门口。“方书记,您就放心去学习吧,寧州有我们呢。”李建国握著方青云的手,语气诚恳。
方青云环视著这些並肩作战的同事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建国啊,寧州就交给你们了。记住,升格只是新的起点,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您放心,重大事项我一定及时向您匯报。”李建国郑重承诺。
到达机场,周晓已经等在候机厅。看到丈夫,她迎上来轻声说:“都安排好了”
方青云握住妻子的手:“嗯,都安排好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陪我两地奔波。”
周晓温柔地笑笑:“夫妻之间说什么辛苦。倒是你,这次学习三个月,可算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飞机起飞后,方青云透过舷窗俯瞰寧州全貌。这座城市就像他的另一个孩子,看著它一步步成长壮大,心中充满自豪和不舍。
“捨不得”周晓轻声问。
方青云收回目光:“有点。不过有建国他们在,我很放心。”
周晓握紧丈夫的手:“这次学习是个好机会。爸妈都很想你,特別是妈,身体不如从前了。”
方青云点点头,心中涌起对父母的愧疚。这些年来,他陪伴父母的时间实在太少。这次能在北京学习三个月,確实是个难得的机会。
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已是下午时分。北京的天空湛蓝如洗,初秋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热。
方青云和周晓提著行李站在四合院门前,红漆大门上的铜环在夕阳下闪著温润的光泽。
“哥嫂子你们怎么回来了”方青山打开大门,一脸惊喜地接过他们手中的行李。身后的刘芳也赶忙上前帮忙。
方铁和林茹闻声从正房走出来,看到大儿子和儿媳,惊讶之余满是欢喜。“青云,晓晓,这不是年不是节的,怎么突然回来了”林茹拉著周晓的手,关切地问道。
方青云扶著母亲在院中的藤椅上坐下:“妈,我要在中央党校学习三个月,以后每个周末都能回家看您和二老了。”
“好好好!”方铁连连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下你妈可高兴了。她整天念叨你们,说寧州那么远,见一面不容易。”
正说著,院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十四岁的方寧拉著九岁的方明轩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嘴里还嚷嚷著:“二叔!明轩又跟人打架了!”
看到院中的方青云和周晓,两个孩子顿时愣在原地。方寧先反应过来,扑进母亲怀里:“妈!你们怎么回来了”方明轩则躲到父亲身后,偷偷打量著大伯和大伯母。
周晓笑著摸摸女儿的头:“你爸要在党校学习三个月,我们就回来了。”她转向方明轩,“明轩,又闯什么祸了”
方明轩小声嘟囔:“是他们先骂我的,所以我才打他们的...”
林茹看著这一幕,轻轻嘆了口气:“这孩子,性子是倔了点,但心地是好的,从不欺负別人。”她转向方青云,“你们还没吃饭吧我让刘芳去准备。”
晚饭时分,四合院的葡萄架下摆开了一张大圆桌。方铁特意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给每个人都倒了一小杯。
“来,为青云回京学习乾杯!”方铁举起酒杯,声音洪亮。
方青云注意到母亲林茹只是轻轻抿了一口,脸色有些苍白。“妈,您最近身体又不舒服吗”
林茹摆摆手:“老毛病了,不碍事。你们吃你们的。”
周晓轻声说:“妈,明天我再陪您去医院看看吧。正好我这段时间都在北京,可以多照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