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76章 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

第276章 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1 / 2)

第278章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

此刻的孟秋颜是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望著他,觉得不是自己幻听了,就是陆安疯了。

显然,在她看来,陆安所描绘的这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未来千年以后也许会,但那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代人以后的事情了,跟自己早就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实现了呢。」

陆安瞄了她一眼,微笑著补充道:「至少咱们得起个开头做一个先驱者。」

他说的这些并非是开玩笑,而是在脑海里回溯著上一世的记忆在描述。

在陆安上一世的22世纪中叶,人类就正式确认开启了金星改造工程,陆安也是关键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并且他还主导了金星改造工程的总方略。

首先是在月球轨道上空制造了第一个试验版的星环装置,其周长达到1.26万公里。

月球星环是为了积累技术,把潜在的技术问题解决。

这个装置最后也让月球有了强大的人工磁场,使其抵御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能力大幅提高。

建成之后,人可以直接在月球表面穿著短袖在室外活动,但需要携带可携式的氧气包,头戴呼吸面罩才能在室外活动,面对面交流也需要电子设备传声,因为声音传播介质太少。

这是因为月球引力太小,无法束缚大气,导致大气过于稀薄。

哪怕是有了强大的人工磁场保护,让月球大气密度提升了足足5个数量级,也就是提高了十万倍之多,但依旧只有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千亿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之间,人还是无法直接呼吸。

星环技术在月球试验期间,人类就开始给金星「灌水」了。

金星的氘氢比(D/H)极高,说明其曾失去大量水,曾拥有相当于地球海洋的水量,但大部分已因失控的温室效应而逃逸,当前金星水含量仅为地球的十万分之一。

好在水这种物质,属于氢氧化合物里最普通、最稳定的一种,在宇宙中大量富含。

解决水的问题反而是整个工程环节中,最为简单,也最省成本资源的。

氢氧化合物的水在小行星带、木星、土星随处可见。

寻找到主要由水构成的小行星,然后改变它的运行轨道,这对那个时候的于人类而言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而且是相对最省钱的一个环节。

找到符合要求的小行星,改变其轨道让它向内太阳系飞去,计算好路径,全程派飞船监控,避免它中途脱离预定轨道,最终直接撞击金星即可。

一颗不够,那就两颗、三颗—

水资源这个东西,在宇宙当中是最不缺的物质,太阳系内天然存在的水就可以管够。

不过因为要跑到外太阳系去找水,所以这个计划要先行一步,而且要在星环与光帆建造出来之前,先把足够水资源弄到金星上。

若是先把星环造出来,水物质构成的小行星撞击金星,撞击导致抛向外太空的物质是有破坏星环的风险。

陆安依稀记得上一世2279年~2289年这十年间,人类从外太阳系带来了上百颗由水物质构成的小行星先后撞击金星。

这些小行星进入内太阳系后,个个都拖著超长的彗尾。

那段时间在地球的夜空能用肉眼清晰可见,异常壮丽震撼,其中一段时间的夜间亮度,比满月的亮度还高几倍。

因为进入内太阳系后,随著温度上升,小行星表面的水冰开始大量蒸发,彗尾就是这么来的。

绝大部分的水都在撞击金星之前就在太空中蒸发掉了,不过问题不大,因为改变小行星飞行轨道的成本低,而且水资源在宇宙中相当丰富。

哪怕一颗小行星最后只有20%的水被带到了金星,也是很划算的。

要是刻意去保护小行星的水蒸发,反而更耗资源成本。

给金星「灌水」的工程完成之后,于是在23世纪初,金星的超级星环正式动工建造,其周长达到了惊人的5.5万公里。

同时启动的还有在金星与太阳的拉格朗日L1与L2点的两座超级光帆的建造,人类用了150年的时间把星环与超级光帆建成,也就是在24世纪中叶前后全面完工。

完工后,就是金星大气「三降」问题需要解决。

即:降温、降压、降二氧化碳。

金星表面450多摄氏度的高度需要降至人类能够舒适宜居二三十摄氏度,还有就是相当于地球近百倍的大气压也要降至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指标。

其大致流程是先让金星进入长期的全球永夜环境,先阻隔外部来自太阳的能量输入。

也就是超级光帆形成的阴影完全阻隔金星接收太阳光。

同时通过人工主动气象管理,使得金星大气总体上持续向南北两极循环流动,然后在极地制造超低温环境,使得流动到极地上空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此地凝华成固态干冰,将之永久沉积在极地圈内。

在此期间,大气中含有小行星带来的巨量的水气,需要进行分流,不然水跟二氧化碳都凝固在一个地点就不好弄了。

两种物质的凝华温度不一样,如此便可利用温差金星分流凝华。

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会在南北极地凝华成干冰,等于是将其「封印」在了极地区域,最终实现对金星大气的「三降」目标。

另一大核心科技,就是陆安主导开发出来的大气处理装置。

在金星全球各地兴建这种大气处理厂,制造局部合成大气的能力,改变大气中的浓酸雨等等。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最终逆转进行的大气环境,直至达到人类宜居的水平,成为太阳系第二颗蔚蓝星球。

沉积在金星南北极地的巨量二氧化碳干冰,也会被人类加以利用。

成熟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把这些干冰源源不断地合成人工淀粉,用于出口到全太阳系。

整个金星改造工程是漫长的,哪怕是有人类文明的超强外部干预大幅加速环境变迁的进程,也需要上千年才能完成。

上一世的陆安在26世纪中叶意外重生,那时候金星改造的进度才刚刚过预期计划的20%左右。

即便是千年以后,金星的环境依旧十分恶劣,但起码人类可以踏足金星表面了,可以初步在星球表面建立封闭式的永久居住地。

但想把金星变成第二颗像地球那般生机蓬勃的蔚蓝星球,从无到有的让这颗星球变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