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在此时,李秉焕高声喝道:“好了大家不要再吵了!我堂堂捉妖师,九大帮派,三十二世家,无数游侠剑客,遇到事情便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此言一出,众人都一齐望向了李秉焕,青石帮掌门褚半山不服气的高声喝道:“李掌门,你们玄陵派的确是有些本事,但大家都是武林同道,谁的地位又能比谁高得多少?我们所作所为纵有什么不妥之处,也还轮不到一个无德无行的伪君子来指手画脚!”褚半山生性耿直刚烈,他向来看不起李秉焕争名夺利的行径,更看不惯玄陵弟子欺压百姓,榨取银两的作为,此刻见他落井下石,带头难为茅山派,纵使往常他还会忌惮玄陵势力,此刻却是再也按捺不住了,指着李秉焕的鼻子痛骂。
此言一出,众人都屏息注视着两人,往常各门派之间纵有不和之处,也从未有过如此直白地争吵的事出现。因此此言一出,周围众人突然都似凝固了一般,一动也动不得了。
李秉焕沉声道:“李某知道自己做的一些事有许多人看不顺眼,但是我玄陵弟子吃了那么多苦头来修炼,向别人收取些银两难道还不合情理了?有些门派自己功夫修为差,所以才只能打着行善的旗号来让自己在江湖上立足,你们不敢收取那么多银子是因为你们也不敢保证这只妖你们究竟能不能捉到!”
说到此处,李秉焕冷笑道:“我知道,当年我玄陵立派祖师是玄陵真人的弟子。哈,对了!你们一般不这样称呼玄陵真人,你们都将他唤做‘茅山派弃徒”,见我家祖师非但拜他为师,还承他遗志自立门户,并以‘玄陵’二字为本派命名,短短一百年便在江湖中声名鹊起,两百年后威名远扬,到得如今已能与茅山派齐名,你们瞧着心里妒忌,却又不能拿我们怎样是不是?“
玄陵派的立派祖师名叫俞奇,此人性格孤僻怪诞,面目狰狞,天生怪病长了满身满脸的疮疤,却有着异常的天赋。说起俞奇这人也是人如其名,他一生的经历也是一段传奇。其实当年并非是俞奇要拜玄陵真人为师,而是玄陵真人追着俞奇,定要收他为徒。
俞奇从一出生时身上便生满了一种疮,浑身腥臭,其父母以为这孩子受了诅咒,是不祥之物,惊恐之下便将他丢弃了。俞奇在山林间大哭,幸好被一个采药的老和尚捡到了。老和尚心善将他带回了寺庙,不仅将他养大还用自己的医术帮他治身上的癞疮,“俞奇”这个名字也是老和尚给取的,老和尚俗姓便是“俞”,他看出这孩子虽然相貌丑陋天生怪病,却有诸多不俗之处,知是难得的栋梁之材,于是以“奇”字作为他的名字。
老和尚悉心帮他治疗身上的疮,可是那疮就像是本该就有的,老和尚想尽了各种办法尝试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况且俞奇本身也不觉痛痒,生在身上什么感觉也没有,老和尚带着俞奇四处求医问病,皆无人能解此疮。
寺里的和尚都不喜欢俞奇,他们一直都认为那个老和尚捡了个怪物来,因此人人不是避着他就是对他冷嘲热讽。在俞奇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被寺里两个小和尚欺负,推了他一下,他便从山坡上滚了下去,头磕在了石头上,流了半脸的血,小和尚见了血知道事情闹大了,飞也似的跑开了,恰好碰见了正在寻找俞奇的老和尚。
老和尚把俞奇背回去的时候,血浸透了他的后背,后来老和尚凭借自己的医术给俞奇很快地止住了血,俞奇没什么大碍,第二天的时候老和尚却病倒了。
在老和尚的后背上,被俞奇的血浸过的地方,生出了一大片和俞奇一样的疮。
老和尚和俞奇不一样,俞奇身上生这种疮生得久了,身体反而不怕这种病,但是老和尚一被沾染,恶疮便迅速蔓延至全身,老和尚竟因此病倒,整日昏昏沉沉躺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吃不下饭也喝不下水,俞奇日夜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寺内的和尚都还不知此事,他们只是觉得似乎整天见不到老和尚和俞奇,但众人素来不喜两人,眼不见心不烦,便无人理会他们两个。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老和尚忽然精神好转,竟然嚷着肚子饿,俞奇忙伺候他吃了斋饭,老和尚拉着他的手说:“俞奇,无论这世上的人如何讨厌你,你也不要去伤害别人,另外如若别人欺负你,伤害了你,我也希望你只是教训一下他,叫他不敢轻易靠近你也就罢了,切莫做得过分,你如真的还感念我这老和尚对你所做的一切,你就答应我好不好。”
俞奇想也没想,当即就点头答应,老和尚微微一笑说:“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没什么东西好送你,我这里有一把匕首,以后就送给你吧,但你要信守承诺,不要用它去杀人。”俞奇一口答应。
老和尚从怀里拿出匕首交给了他。俞奇还未及细看,老和尚忽道他有些困了,俞奇服侍他睡下,老和尚睡下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又经过了一夜,老和尚的尸身竟然迅速腐烂,臭气蔓延到了房外。其他的和尚闻到了气味心下狐疑,众人都觉事情有些不妙,不知道老和尚在屋子里做什么。一个大和尚鼓起勇气进去看时,但觉满鼻腐臭之味迎面而来,几欲晕去,俞奇跪在老和尚塌前,见有人进来便回头看了一眼,眼睛木讷阴森,如鬼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