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工业部领导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闭门会议,杨齐作为接待组成员也获准列席。
冶金工业部革命委员会主任环视一周,目光最终落在周守信和杨齐身上:“周守信同志,杨齐同志,你们都是第一钢铁厂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明天考察团将前往钢铁厂实地参观,你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请主任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两人异口同声地回应,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回到家里杨齐就和老爹说起了明天钢铁厂的参观事宜。
“放心吧,好几天前就接到通知了,已经做好了接待。”
“那就好,特别是安全方面,一定要注意,明天除了考察团外,还有不少国家领导人要去。”
“好。”
第二天,考察团一行人前往第一钢铁厂。
厂区道路清扫得一尘不染,高炉和厂房外墙都重新粉刷过,工人们穿着崭新的工作服列队欢迎。
杨齐跟在考察团后面,注意到皮埃尔先生不时与身旁的专家低声交谈,眼神中透着专业性的审视。
参观从原料车间开始,皮埃尔先生对铁矿石的筛选工艺表现出浓厚兴趣,频频驻足观察,不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说对铁矿石的兴趣更浓。
当考察团来到炼钢车间时,巨大的高炉正喷吐着炽热的钢水,火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
皮埃尔先生突然指着某个设备问道:“这个转炉的容积是多少?”
杨富贵直接回答:“22吨。”
陪同的翻译立即给考察团翻译。
两人随即就技术参数深入交流起来。
趁着这个间隙,杨齐悄悄观察其他外宾的反应,发现他们都在认真记录,不时交头接耳。
午餐安排在厂里的招待所,席间皮埃尔先生特意举杯致谢:“贵厂的工人真是吃苦耐劳。”
这番话通过翻译传达后,在场的中方人员脸色都变了变。
其他的不说,光说工人,那意思也不言而喻了。
在场的领导都知道,现在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就钢铁厂的生产设备和工业与高卢国相比,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只剩下工人的精神可以夸奖了。
下午的座谈会上,气氛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