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记载了姜朝皇室的人物关系,要是在市井中广为流传,引起茶余饭后的谈资,无疑会降低皇家威望。
这本册子一共三本,一本正本放在皇宫里,是用来一直往下记录的,另外两本是副本,就是怕万一正本出了事,比如坏了、丢了,还能有别的本子可以参考。
京城被围困之后,其中一本副本在那些世家大族手里拿着,还有一本则被禁卫军的统领胡家兄弟带出了城。
后来胡家兄弟只顾着逃命,不小心把带出来的那本册子弄丢了。这本册子就在民间转来转去,最后被胡文找到并收了起来。
经过春芝这一番解释,苏真真明了了,她就说嘛,皇家关系谱怎么可能像普通书籍一样在市面上流转。
“春芝姐姐,这本册子你不说我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苏真真解释道,“我是之前只听说过鲁王的名号,所以猜测是他。”
春芝点了点头,“也是,皇宫和世家那两本册子怕是不会轻易给外人观看。”
一时无话,苏真真便把话题拉回怎么迁徙百姓上。
“郡守大人,朝廷已经日薄西山,就是个扮了相的傀儡,你不会要做忠臣死守朝廷的规矩吧?”
胡文心中一梗,要是忠臣的话就不会把阳城视为自己的所有物,但转念一想,真要论起来,大家都是乱臣贼子。
龙椅上的那位虽然是个傀儡,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姓姜,玉玺在手,承袭国祚。
末帝嫡子又如何?史书上有记载吗?被史书承认才是正统,现在称呼他为太子殿下不过是尊称。哪门子的太子?末帝封的还是现在这位皇帝封的?
有实而无名,不占大义。
胡文干脆直接了当地答道,“胡某这个人只守既定的规矩,在下才疏智浅,想不出万全之策,若是苏小姐有何高见,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一句话换了三个自称,胡文这个人不愧是官场老油条,前两句表明他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多大能耐,再次声明他这个“普通人”为求自保顺势而为,当初紧闭阳城大门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后一句表明,他现在就是个小卒,上面的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苏真真觉得自己功力见长,居然能不靠别人翻译就听懂这些官腔,果然是环境改变人。
“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实际操作起来可不可行……”
随即苏真真说了自己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拉人头。
阳城百姓祖上不一定全都是阳城人吧,妻子娘家还有七大姑八大姨这些应该也有外地的吧,儿女婚嫁之类的也有外地的吧。
不怕关系浅,但凡只要能扯上一丁点儿关系就算是“自己人”。
现在让阳城百姓带上足够的粮食出发,去湖州京城等人找“自己人”,让“自己人”过来走亲戚。
只要拉过来一个人就每人给一两银子,拉过来两个人每人给二两银子,以此类推,百姓和“自己人”都可以拿这笔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这些“自己人”来阳城走亲戚之后,什么时候探亲结束当然不是由他们说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