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我们一群人由船夫带着在镇远古城游玩。
我们前一晚到达镇远古城是在?阳河的南岸的卫城,住在卫城的客栈里。
我们在明代经过镇远古城是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此时的镇远古城,有城池、有码头,但许多现代人看到的明朝古建筑,都还未开始建筑。
当我们沿着?阳河南岸卫城的河边走时,发现镇远古城周边的山倒映在静如明镜的?阳河面上,山倒映在湖面、河面的情形,我们见得多了,但从来没有看过像在镇远古城里看到的样子。
我们能从青山在河面上的倒影,看到青山上在山路行走的人们!
这情形就真的太奇怪了!
这情形让我想起林则除的一首诗: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话说清朝时,林则徐受命赴云南担任乡试正考官。
林则徐过赣西,入湘中,出湘西,经过一个多月旅途奔波,终于抵达贵州,来到镇远古城。
当林则徐伫立于?阳西峡的相见坡上,俯瞰?水,他写下了入黔的第一首诗《镇远道中》。
如今我亲身来到镇远古城,看到了林则徐看到的情景:行人在山影在溪。
船夫说,要带我们过坐船过河,去爬石屏山。
我们在码头坐船,到了?阳河的北岸。
府城,就依石屏山而建。
上了北岸,抬头望,看见石屏山像一个巨大屏风,顶天立地,竖立在群山中。
船夫说:石屏山因为石崖绝壁高千仞,“端直苍阔如屏风”,因此得名。
进入府城,发现府城比卫城那边,多了许多宗教、文化的建筑。
我们穿过街道,沿着依山的小巷登山。
此时,石屏山上的古城墙还未有,现代人看到的石屏山上的明代古城墙,是永乐年间才始建的军事防御体系。
石屏山在舞阳河东侧,主峰海拔668.1米,东西绵延约2.2公里,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
石屏山的青石板路和阶梯比较陡,我们慢慢爬,回头望向山下,越爬得高,看到府城的范围越大。
山道旁边看见有一块石碑,上刻“挡箭碑”。
再往上走,不远处,看到一座重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的楼宇,整座楼依险要山势,用苗族吊脚楼建筑方式修建。
一楼吊脚外延,楼底下就是上山的路,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
沿着楼底的山路小心向上行,穿过石拱洞,看见石拱洞右边就是楼宇的正门。
回头看刚才通过的石拱洞,发现它是一座用石头垒建、有城墙垛子的拱形门。
船夫说:这就是四官殿。
登上台阶,进入殿中,就是一楼正殿,供奉着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战国时期的将军神像。
四位主神右侧,供奉着龙虎玄坛赵元帅之神像;四位主神左侧,供奉着日、月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