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真是庆幸这场比斗如今仍未被天神宗等人察觉,霜凌月这个绝顶帝者当时无形无相照覆整个战场,反倒帮了当时的秦玉他们一把。
现在普智和尚一脸和煦地在众僧之中让人捧出一尊大月尊如来金像,送到秦玉跟前:“施主既然要办法会,小僧愿赠一尊大月尊如来像,助力施主得以法事顺遂。”
秦玉也双掌合十,低头还礼:“大师如此重礼,在下实在受之有愧。”
他立刻吩咐成不凡:“把这尊佛像价钱记下,回去取银子好买下来,可不能白手取物。”
普智和尚笑着推辞:“施主不必如此拘礼,此像是小僧前日与施主结缘之果,前缘为因,佛像为果,因缘际会,不需再另收布施,这尊大月尊如来,只要施主潜心供奉,心诚则灵,定能让施主亲人来世托生九州富地。”
这尊金像并不大,或者说比秦玉这几日随处见到的佛像都要小,上下加起来其实都只有不过两尺来高,和秦玉不久前吸收的那尊菩萨像差不了多少,那镀金光泽上倒是比许多金像都要隐隐散发出一股丰盈饱满之相。
如果换做是之前,秦玉可能还无法察觉,但现在神石吸收了那尊菩萨像,他对这尊大月尊如来金像的观察也比之前更加精细。
这金像表面上隐隐流**着许多淡金色的流光气息,细密如缕,无论是用肉眼,还是用灵气感知都完全无法察觉,只有自己秦玉凭着腰部一点鸣动,眼里才瞥见了这一点异色。
“既然如此,那就敬谢不敏了。”
秦玉让成不凡手下随从接下了这尊金像,随后也目光望向远处高高筑起的灵明台,那台上一道巨大的金色莲座已经搭建完备,但上头仍未置放任何佛像。
作为千佛大会的主会场,这个灵明台立在泰封北城最中心处,可以想见到时候一定是汇聚百万道目光,秦玉目光遥遥放远,长叹一句:“这灵明台建造如此宏伟,集合了各家富户与官府之力,到时候供上的三尊佛像不知该有多大?”
普智和尚对于灵明台更是不吝惜于介绍,同样目光远望,一副襟怀广阔之相:“施主想差了,到时候这千佛大会,灵明台上所供奉的并非三相圣尊,也不需要那如许庞大的塑像。”
“哦?愿听大师赐教。”秦玉笑着立掌而向。
普智指着那灵明台解释道:“千佛大会当日,灵明台上供奉之像虽然也是三座,但佛像只有一尊丈六高的大月尊如来像,其余两位菩萨到时并不受供,而是由极乐童子和妙乐天女两尊侍从随侍。”
“极乐童子,妙乐天女?”
秦玉原本还想着要个什么理由来搜寻城中妙乐天女像的踪迹,但这下却没想到普智和尚竟然主动提出了妙乐天女的名头。
难道真是天神宗的人事先找到了当年大慈佛母留下的圣像?
这下可闹大了……
秦玉虽然心中受到惊骇不小,但脸上自然还是如沐春风:“这两尊圣像恕在下佛学浅陋,实在未曾听闻。”
普智也安慰道:“施主慧根不浅,何须妄自菲薄,这极乐童子与妙乐天女,乃是我天神宗创宗之时,祖师被世尊赐福明悟而得的启示才能得知,外人不知实在太过正常了。”
他说着,竟也真的像秦玉介绍起了所谓极乐童子和妙乐天女的传说。
说是介绍,其实也和一般佛经里的典故无二差别,就是大月尊如来某日在婆娑世界讲法,遍游三千世界,忽而经过某个世界时,一个自称妙乐魔女的魔头,企图以魔音勾动大月尊如来座下极乐童子,让他佛性失控,弑杀世尊,但世尊以无上法力,仅仅一句佛号,就让极乐童子静心凝性,转而童子一掌佛光就降服了妙乐魔女,并就此让魔女洗心革面,改名为「妙乐天女」,得了无生无灭之果,与童子长侍世尊左右。
秦玉静静听罢,他知道妙乐天女是极乐明妃宫的圣像,但世俗百姓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泰封城中的普通百姓,一辈子顶多只能在天上偶尔看见修行者飞掠而过的残影已经是极限了,更别说极乐明妃宫这种宗门还位于九州的另一端,又有大慈佛母当年乘黄论道许下的禁令,无论天神宗的人怎么说妙乐天女,明妃宫的人也是无法知晓的。
“原来如此,可惜我到时候还要忙于叔父超度法事,大概是无缘得见这灵明台圣像的风景了。”秦玉默然轻笑,悠然而道。
普智也跟着眉眼泛起笑意:“施主不用担心,这三尊圣像在灵明台上要摆放足足七日,到时祥云盖顶,施主只要还在泰封,总有能见之时。”
从明莲寺出来,秦玉拜别了普智,就领着成不凡与一众随从,沿着大道离开。
普智远望一群人背影渐远,身后正门一道威严深沉之声:“普智师兄,方丈传唤于你。”
普智回头望,见一位头带伤疤,相貌略显可怖的僧人正立在门槛,有如木桩。
那正是前些天秦玉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藤杖和尚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