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长风国,皇城。朝堂之上,官员分列两旁。
“春莺楼越来越不把圣上放在眼里,若再不出手,国将不国。”“呵呵,如何一个国将不国?任有恶少横行京师,破坏法律视而不见。他们一死便如此严重?”“春莺楼虽狠却能处处遵纪守法。比之某些人来说,不知好上多少倍。”“御史台的官员这叫体查民情。”“不错,不错。”“你们--”
圣上华文静静地看着官员们的朝议,眼神不时的用余光回视着殿后的反应。那儿坐着皇后陈青宁。帝与后同朝听政的传统只出现与开国之时,废于长风国第九代君王。因为第八代的帝与后之争,差点祸及天下。正是那时的祸患,开启了长风国后来的动**之源。
当今圣上华文未想过恢复帝与后同治,但是为了时事需要,不得不让皇后陈青宁听政。
朝堂上的争论,陈青宁听的仔细。她一眼就看出了是新世家与春莺楼的人杠上了。她也知晓每每遇到此事,圣上就特别希望自己出手。此时此刻,陈青宁却是犹豫了。
同为朝中大员的黄家、余家等人时刻注意着殿后皇后的举止。更乐意看着秦家的人,狗急跳墙的样子。
殿后帘风起,身为礼部尚书的王继平赶忙回头,在旧世家诸官的注视目光下,寻到刑部尚书宇文富春。两人目光一接触,宇文富春便当即出列喝道,“朝堂之上,如此喧闹,目无尊长。”刹那间,争吵的快欲动起手来的局面马上归于平静。虽然情绪难平复,但态度恭恭敬敬起来。
“事出于臣的刑部。既然御史们信不过,那便三堂会审。”宇文富春的建议一时让几家欢乐几家愁。工部尚书秦泗总共有三子,一下子失了两子,还是嫡出。如此的仇与恨怎能不报?本人自然不便于出面,让其它新世家的官员在朝庭之上名正言顺的拿下春莺楼。这样以来,震摄之力可让天下人刮目相看。
“秦家二子,虽是朝中大员之后,却无官职在身。朝议之上,御史们视国家大事与不顾,专营这些鸡毛蒜皮的民间小事。失职之最,可恶之极。不罚不足以正朝纲。”一名官员出列义正词严道。“臣,附议。”“附议。”眨眼间,不少官员纷纷出列支持。
让方才嚣张之极的官员们个个脸显惊恐之色,用哀求的目光盯着圣上。仍有不服的官员想出列继续争执,被识大体的其它官员拉扯住。连日来的朝议,自己一方为私利而搅乱朝庭是事实。敌手由春莺楼变成与旧世家联手,按往昔的惯例,自己一方绝无胜算。谁再不识时务多言,替罪羊的大礼便会落在他身上。
现在的情况是,秦大人的要求自己也是尽力了。他那两嫡出的儿子完全是六亲不认的疯兽,死了是人人高兴。余下的全要看天恩浩**偏向于谁。
“御史--”华文一开口,殿前不少官员直接跪下谢罪,“御史事无巨细,有失公允,罚俸半年。事出刑部,办事不周,罚俸一年。两名平民死于烟花柳巷之处,也值得三堂会审?”华文说完,当众拂袖而去。
圣上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给大臣们打的什么哑谜?让一群官员们三五成群的散去时边行边揣测着。
御书房,华文一到,早就等候的明月、黄宁两人施礼。黄宁身为宰相,却没有参与今日的朝会。
“圣上,赈灾的物资应该早些运走。”黄宁的话让明月微微一笑。华文却言道,“此事已经交由皇后去办理。”让黄宁与明月都是惊讶不已。“天顺军上疏请求主动出击蛮族,还请圣上恩准。”黄宁继续的话题让华文望向明月。“镇世九鼎运用法门有了大突破。末日神兵地点寻到,进展不太顺利。”
“还要让朕忍到何时?”华文变的暴怒起来,更是让黄宁与明月心惊。随着形势的发展,华文原来是个控制情绪的高手,也是越来越没有征兆的狂怒。“秦家一事,交出个人物去应付下。”华文发怒后,语气又温和起来。明月似笑非笑施了一礼,“国有国法。”
黄宁见华文的脸色变了数变,不知他想以何种表情来示人。暗中连连给明月递着眼色,明月却是视而不见。
春莺楼参与国政之后,处处遵纪守法,深得民众爱戴。一帮无法无天的江湖人士、草莽英雄能如此,很是让黄宁心服口服。比之那些恃宠而骄,鱼肉乡里的道貌岸然的士家,黄宁对春莺楼更有好感。
可是天下是君王的天下,天威难测。曾经圣上华文与黄宁谈论过心中天下的样子。按华文的理想描述,明月是其强有力的支持与实现者,秦家为代表的新世家是严重的破坏者。黄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