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今日还要去王府,跟王妃请罪……她一番好意送我东西,没想到还没来得及用,就被人给损坏了。”
韩初年安慰她,“请罪不必,你若是想要母妃给你讨个公道,我保证她立马就会带着人打上国公府。”
唐惜宁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
“讨公道就不用了,赔偿已经要回来了,但是王妃的心意被糟蹋了,我还是很过意不去的。毕竟那些东西,要准备起来,也得费上一番心思呢……”
韩初年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继续纠结,而是问她,要了青华诗社准备做什么。
“我还没有想好,那个地方太大了,我还得好好想想。你们这儿的人,喜欢看戏吗?要是做一个剧院,你觉得怎么样?”
写剧本她在行啊!
到时候排几出大戏,还能捧出几个角儿来。
韩初年想了想,点了点头,“喜欢的。只不过这戏看来看去就那几个样本,很多人多都能倒背如流了,也没什么新花样。人们取乐,其实就是图一个新鲜,如此循环往复,再好看的戏,也会腻的。”
唐惜宁点头,是的,再好看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视觉疲劳的。
所以在现代时,那么多的流量明星一茬接着一茬的往外冒,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真正能一直活跃在荧幕前的,少之又少。
要留得住观众,你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演技,还得德才兼备。要不断有好的作品输出,而不是一直吃老本。古人的消遣很少,新鲜劲没那么容易过,若是能有一个专业的戏班子,来出演她写的不同的剧本,应该能火一阵子。
以实名买票的方式进场,选择自己喜欢的戏剧也好,歌舞也罢。
唐青华喜欢沽名钓誉,偌大一个诗社没有半分收入,还要请专门的人来打理。可她耗费巨资打造出这样一个地方来,除了给她赢得一个虚空的才女之名,又得到了什么呢?在唐惜宁看来,不能创造价值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你若是想要将诗社打造成一个戏班子,我倒是有一个现成的戏班子可以推荐给你。看铺子的事情若是不急,我便先带你去看看这戏班子里的人。”
唐惜宁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吩咐车夫掉头了。
“你怎么还认识戏班子呢?”
他垂眸,语气淡淡,但难掩失落与哀戚,“我中毒的第二年,踏上了寻医之路,这戏班子便是我在路上遇见的。当时我被追杀,因为中毒无法用武,所以受了很重的伤。被这戏班子里的人抬了回去。这班主已年过六旬,发鬓颁白。他颇通岐黄之术,救了我一命。”
“他的戏班里,有两个台柱子,齐齐被同行挖了去,就剩下一些人,成不了角儿,撑不起台面,于是戏班逐渐没落,他们只能走江湖靠杂耍卖艺讨生活。戏班不挣钱,班主又是个大善人,他自己都吃不上饭了,还沿途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不遗余力的教他们本事,希望他们将来能有一技傍身,不至于饿死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