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宋元筠就被一群人从**抓起来焚香沐浴,连上个妆身边都有七八个侍女在边上围着,身后的嬷嬷就那么板着脸站着。
一直折腾的天大亮,太阳都升起来了还不算完。
宋元筠眼皮子刚刚搭下去,嬷嬷一巴掌就拍在案桌上,吓得她马上惊坐起还以为出事了,就听嬷嬷沉声道:“郡主殿下精神些,今儿是您大喜日子,莫丢了镇北王府的面子,失了皇威。”
她就打个瞌睡,关皇威什么事儿啊?不过这老嬷嬷是岳武帝派来的,宋元筠可不管跟她对着干,只好拍拍脸颊让自己精神些好。
梳头的时候,宋元筠特意让止夏用温怀钦送来的梳子梳,别说,这刚碰到发丝原本一直淡定的她,终于有些意识到今天她要嫁出去了。
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正含羞笑着,就听见外面喜娘尖锐的叫声传来:“新娘子快出来,新郎官到门前儿了!”
宋元筠喜形于色,马上提起裙子就要站起来,却被嬷嬷一手按了下去,皱眉道:“老奴前些日子教您的您都不记得了?”
宋元筠一怔:“什么?”
“出嫁当日,上轿前,得喜娘催个三次才能开门。”
宋元筠没得法子只好又坐回去,没坐多久又听见喜娘叫了一声,心里的急迫也更多了一分,伸手悄悄扯了一下拾春的衣袖。
悄声道:“有吃的吗?”
她是真的饿,大早上的不给饭吃一直折腾到现在,她都快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拾春像是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出,悄悄的把手里的几颗枣子塞到她手里,宋元筠看了眼神情不太好的嬷嬷,赶紧揣好枣子。
紧接着就听见屋外人多了起来,笑声不绝于耳,还有喜娘在外面说吉祥话,猜想迎亲的应该已经到门外了。
又听门框被敲响:“新娘子,可以出来了。”
嬷嬷冲拾春点点头,将盖头给宋元筠戴上,可依旧不算完。
因为宋元筠听见外面还有她哥的声音!
大声道:“我妹妹金枝玉叶,哪是这么容易就带走的?”
还有他那几个狐朋狗友的调笑声。
“就是!不是说温丞相才高八斗,智勇双全吗?做首诗出来,得让咱们几个评鉴评鉴!”
“对对对,快作诗!”
宋元筠偷摸在盖头地下塞了颗枣子,吐槽道:“我成婚还是他们成婚啊?”
外面的温怀钦并没有耽搁时间,一会儿就过了关,宋珏就是再不乐意,也得把门给打开了。
门刚开,宋元筠才被拾春扶起来栈道门口去,按规矩这门得新郎官亲自给她抱出去的,一路不得沾地,讨个好寓意。
宋元筠正嚼着枣子,忽然腾空而起被抱在怀里,手里没兜住掉了颗枣子下来,一骨碌的滚落到众人眼前,听到不少嘻笑声,宋元筠现在不害羞了,她挺尴尬的。
而且还听到温怀钦的笑声了,虽然挺好听的但也不能笑话她吧!
喜娘看着那棵枣子,头脑风暴了一会儿,赶紧出来打圆场道:“俗话说的好,早生贵子早生贵子,看来咱们郡主是要一进门就给丞相大人添丁进口了!”
这话音刚落,温怀钦就含笑高声道:“赏!”
而后宋元筠就被抱离了现场,一路听到炮仗的声音震天响,吓得躲进温怀钦怀里被抱上了花轿,温怀钦贴在她耳朵边上,轻声道:“座位底下有夹层,我放了些糕点,饿了就垫会儿肚子,别吃的太饱。”
宋元筠脸红:“我又不傻。”
温怀钦把她手里藏的枣子从手板心里扣出来,塞进自己嘴巴里,调笑道:“好,不傻。”
这话怎么越听越像哄小孩的呢?
他刚出去没一会儿,就听喜娘大叫一声:“起轿咯!”
她的花轿是由八个穿着红褂子的大汉抬着走的,平稳得当,从城东到城西一共要转三回,大红灯笼开路,后面跟着长长的队伍,沿途一路吹锣打鼓,还有人一路拿着铜板油包米粒往天上扔,一落地就有百姓哄抢,好不热闹。
好不容易到丞相府了,宋元筠被抱下花轿,接过喜娘递来的红绸一路被引进正厅,虽然看不见什么情况,但听声音也知道这是到了拜堂的地方了。
有礼赞者高呼:“行庙见礼,奏乐!”
奏乐声突然而起,又听他更大声音道:“主祝者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赞礼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读祝词!”
由一个十三四岁小孩儿跪在右侧拜佛凳上读完一对宋元筠听得迷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