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要价(1 / 2)

这也难怪,燕国与柔然互相敌对了几十年,柔然动不动就南下骚扰边境。太孙从小到大,听得都是柔然如何凶残的传言,就算现在被时局逼迫,自己不得不在柔然栖身,但是脑海中的印象一时半会是很难改变的。

柔然看太孙,也是如此。尽管单于表示愿意收留,但是也不过就是收留,不可能关心太孙生活的如何。别的不说,光是在草原上哪里打水、哪里方便,都必须要询问部落里的人才知道。

对比太孙地尴尬处境,来到柔然做生意的商人就要如鱼得水的多。他们很多已经做了好几年生意,会说柔然的语言,甚至在部落里有了关系不错的朋友,饮食起居都很适应。

原本因为韩国不辨好坏的来意,太孙对商人还有些顾忌。但是过了几日发现举步维艰之后,太孙不得不亲自出面,请商人帮忙。

柯贤派来的商人倒也爽快,并没有以此要挟太孙,而是尽心尽力帮助太孙度过一开始地不适应,甚至教给他许多在柔然部落生活的技巧。

比如某某人,虽然看着不起眼,却是单于的心腹,要好好对待;再比如某某,名下有许多膘肥体壮的牛羊,急需草料,可以跟他交易。

太孙渐渐适应柔然的生活后,才发现另一个问题。他来到柔然,是要借用柔然的军事力量对抗燕洛泽,可是现在柔然人对他还是十分疏远,这要如何是好?

“你们又是如何跟柔然打成一片的?”太孙忍不住问商人。毕竟要是论起血脉,燕国与韩国魏国才有共祖,跟柔然都是不同文不同种,为什么柔然人对这些人特别好呢?

“太孙,因为我能带来他们需要的东西啊。”商人微微一笑。

柔然发展落后,但是可以用毛皮和少量珠宝换无双城的茶叶和布料以及其他生活必需物。商人们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童叟无欺。用合理的价格置换东西,这样双方都满意,所以柔然自然对这些商人态度比较友好。

太孙若有所思,回去之后就跟手下的将领进行商讨。

“我们必须先收服柔然,”太孙对手下将领道,“不然的话就不要说反攻燕国了我们在这里的生存都会有问题。”

“柔然人戒心很重,我们要如何收服?”将领们打仗或许还能说的头头是道,一到这种场合,就不知道该出什么主意。

太孙经过这些时日的观察,已经发现柔然最缺的就是盐巴与铁器。柔然现在用的还是很粗陋的武器,中原地区的铁器锋利不说,而且还很耐久,不像这边的铁器,用力一砍就碎了。

另外的盐巴,则是生活必需品。草原上不产盐,只有一些有咸味的土壤,刻意晒干之后勉强当盐用,可是口感就不用说了。

但是这两样东西,无论是韩国还是燕国,都是严格管控的物品。盐铁之物,一个关系民生,一个则是关系国防,都是必须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私人是不能专卖的。

所以尽管柔然需要,商人们也无法买卖,因为他们没有资格。

太孙就想到如果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对于柔然来说,自己无异于就是柔然的大恩人。

“可是且不说这两样东西都是国家管控,我们如何弄到,单说让柔然拥有盐铁的话,会不会是助纣为虐。”有的将领就很犹豫。

要知道单论单兵作战能力,柔然士兵身体素质很出众,兵器差了点。如果将兵器的短板补上了,单兵作战的话,柔然不输燕国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