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娘娘”刘逸大喜,忙对武则天的背影行了个礼致谢。
刘逸也趁机抬起头,仔细地看了一下站在自己身前一小段距离,还未转身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虽然戴着双翅帽,一身男儿的青衣遮住了身段,那容貌还是可以看清的。
上官婉儿的容貌确实长的不错,瓜子型的脸蛋有些小巧,精致的皮肤细白中带些健康的微红,冰肌莹彻,吹弹可破;稍显浓密的眉毛下,一双大大的眼睛很有神,秀挺的鼻梁,精巧的嘴巴,稍远距离看上去,确实让人有眉眼如画的感觉,如此近的距离看,让刘逸这个多看了后世美女的人,也有些惊艳的感觉。
确实是一个极其标致的美人儿,想必历史记载的不会差,上官婉儿的才情也是绝佳,如此一个才貌双绝的女人,实是极难遇上的,刘逸也明白了对这个不一般的女人有些上心的原因。只可惜,历史记载中的上官婉儿,却是一个作风不检点的游荡女子,与多人私通太可惜了
看到刘逸盯着她看,上官婉儿也不避让地看着刘逸的眼睛,眼中有好奇和探寻的味道,还露出些许的微笑,不过最终还是抵不过刘逸那稍带点侵略性的眼神,垂下眼帘,转过身子,跟着武则天走回榻台上。
“刘家贤侄,过些日子予会亲自为你谋一职,只希望,你以后能与你父亲一样,为国尽忠”重新坐回座上的武则天看了看依然恭身而立,表情淡定的刘逸道。
“草民多谢娘娘的厚爱”刘逸心中微微的一动,武则天今日召自己来,再对自己说这些,让他强烈地感觉到,这位已经手握大唐帝国大部权柄的女人,是在笼络自己
“你先去吧,予自有安排,婉儿,你领着刘家贤侄出殿”武则天伸手示意道。
“是,娘娘”上官婉儿福了一礼,移步上前,对刘逸行了一礼,“刘公子,请”
“草民告退”刘逸对武则天行了一礼,退步往后移了几步,再转身往殿外走。
身后侧的上官婉儿也不出声,伴着刘逸走出殿外。
走下金銮殿的台阶后,刘逸站定身子,回过头,对身后侧的上官婉儿行了一礼,“多谢上官姑娘今日在皇后娘娘面前所说的这些典故,让在下得以带孝从军”美女帮自己说话,表示谢意总是应该的。
听到刘逸这样说,上官婉儿似乎很意外,眼中也有疑惑和不解,似想问刘逸什么,但还是忍住了,淡淡一笑,抬着头看着比她高大半个头的刘逸道:“刘公子客气了,回娘娘的问话,本是奴婢的份内事,刘公子当日表现确实神勇,娘娘也多次在宫内称赞”
看着嘴角弯弯略带笑意,脸上满是好奇神色,盯着自己看的上官婉儿,刘逸心里奇妙和感觉更多了,只是看着边上几名有些好奇神色的宦官宫女,也不敢再说什么,当下对上官婉儿拱拱手,“上官姑娘,在下告辞了”
说着不待上官婉儿回应,迈步就走,自有宫人在前面领路
第六十章夺情授官
刘逸回到府中后,将进宫的事大概地告诉了提着心在等候的母亲张氏,不过也只是略微讲了皇后武则天的意思,有可能允许他带孝从军,以尽忠孝。
张氏虽然非常的不情愿,不希望刘逸去入伍从军,但这个宝贝儿子前些日子在府中所说的那一通言语,要为国尽忠,为父报仇,以此来尽孝,让她不好驳斥,也只得默许了刘逸的这番举动,今日再听刘逸如此说,连手握大权的皇后都同意了刘逸这样的请求,那她还能说什么呢
张氏眼中又有隐隐的泪涌上,但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三郎,你过了年才十八岁,还未行冠礼,就要去从军了,娘可怎么放心的下”
“娘,没事的,一切事孩儿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想必入了军中,也是可以常回府中来的”刘逸挤出一个笑容,安慰母亲道。
“唉若是入了军中,能得你父亲的一些老部下或者同僚的照应,那就好了”张氏最希望的就是得到在朝中与军中影响力都非常不错的裴行俭的照应,那样就可以省不小的心了。她可是不知道刘逸私下里去找裴行俭举荐的,只知道这个在府中守孝的幼子,前些时候常出府去,不知道做些什么。
“娘,孩儿想凭自己的本事做事”刘逸说得有些傲气,既然皇帝李治与皇后武则天都对自己特别的照顾,那他自信,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在军中混出点名堂来的。后世的自己到底比时下的人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也大概地知道历史的走向,而且后世那个当特工的自己曾经受了多年可以说是非一般的训练,无论是技能还是意志力是都是异于常人,再加上这具身体留存的身手,各方面的表现都不会比如今的人差。
虽然说如今是冷兵器时候,许多后世用得应手的武器装备都没有,但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作战特别是秘密行动上的那一种理念,现在人无法理解的理念,这是其他人不可能具备的。
“你怎么和你爹爹一样倔脾气唉”张氏叹了口气,“娘只希望以后啊,你少让娘担一些心”两个较大的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原本也在朝中有官职,虽然说因守孝被除去,但三年孝期过后,应该能起复的,关键的就是这个最小的儿子,也是张氏最疼爱的儿子,如今年岁还小,未成家,而且从这段时间所作所为来看,这小子性格变得非常的倔强了,以后有可能要遭到一些磨难,张氏只希望少让她担一些心就好了。
“娘,没事的,你休息一会吧,孩儿去练武了”因为父亲的丧事,刘逸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好好练武了,如今被家人们允许呆在府中守孝,这练武之事可是不能荒废掉的。
―――――――
在武则天召见刘逸进宫后的第三天,府中来了几位宫中人及兵部的官员,宫中人宣布了皇帝的诏令,因先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刘审礼在与吐蕃的战事中殉国罹难,如今吐蕃威胁日盛,朝廷向天下招募勇武之士,以抗击外敌的入侵,在此国家迫切需要能领兵作战的勇武之士之时,决定破格夺情起用在大唐首居武举比赛中勇夺头名的刘审礼幼子刘逸,由吏部及兵部行文,授以刘逸官职。
以皇帝名义下的诏文中还令各级官府,将刘逸自请带孝从军,以杀敌报国来为父尽孝,为国尽忠的事迹向民间百姓宣解,如此忠勇孝义之举,要令天下有志之士文为传诵。
兵部的官员也向刘逸宣布了吏部和兵部的特别任命。
这份由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共同签署的行文中命令:以刘逸为左卫军左亲卫下的校尉,正六品下的职,并令其在三日后即赴任。
这名兵部的官员将行文交给了刘逸,还有一套衣甲的行头,并向刘逸讲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要求刘逸在到军中履职之前先到兵部衙门报到,到时自有兵部官员会将其领去,结识那些左亲卫中的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