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人都是贪图安逸的。当有那么一个人将你想办的事情全都安排好了,你只要下个命令,便会有人一步一步的去完成,你还会自己想其他的办法再去处理问题吗只怕,是不会的吧。眼下,蒋琬所说的无疑就是把李晟所遇上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步一步的都说了出来,李晟只要将这命令交给相应的人去完成就可以了,他自己什么也不要考虑。
“下一步下一步还有什么问题吗一旦大人稳定了城里的人心,自然可以一步一步的按照我师兄书信上的建议来了:先找个缘由将长沙城现在的驻军调到城外去整编,在进一步削弱柯兴在长沙城里的影响力,最后在解决柯兴这个人。在有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柯兴的命运也就底定了。”蒋琬斩钉截铁的说道。
“如果真的能做到的话。那确实是如此啊。”李晟肯定的点了点头,微笑的问了一个令蒋琬觉得意外的问题:“公琰啊,你如此的聪明,有没有打算加入我的帐下”
“什么”突然听李晟如许问自己,公琰不由得吓了跳。他看着李晟那微笑中带着几分严肃的脸庞之后,他确认对方并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不行,我还打算继续求学一段日子呢这么早出仕,并不适合我的个性啊。再说了,你也不觉得我的年纪太小了吗”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客气却是十分肯定地拒绝了李晟的邀请。
“那么几年以后呢我很看重你,想到你这里求一个约定呢。”李晟依旧不肯放弃的问道。虽然显得有些急迫了,但他的语气却是十分的诚恳,让人很容易就感觉到他的真心。
“这”蒋琬一下字有些激动了。他并不是一个一心想当隐士的人,在这个十五六岁的年纪里,他和大多数的少年一样都有着关于英雄的梦想,他们都想着出人头地有着自己的一番事业。虽然提出邀请的李晟比他只大上数岁,但却已是高高在上的太守之流,由他向蒋琬提出邀请,这不能不让蒋琬心动。当下,他匍匐在李晟的面前,脸上激动得都有泪花闪现:“既是大人所邀,琬如何敢不从命。若大人不嫌弃琬之愚钝,三年之后,琬当拜服于大人帐下。”
“如此,甚好”李晟微笑的点了点头。虽然没有立马挽留住蒋琬这个人才,但与他有了三年的约定,这也让李晟安心不少。李晟并不怀疑蒋琬是否会遵循这个约定,因为在这个古代,在整个儒家思想的教化之下,遵信守诺无疑是大多数人都遵循的一点,尤其对这些士子来说。
事情确定下来,无论是李晟还是蒋琬都显得十分高兴。至于蒋琬师兄叶谨的事情,也在李晟的首肯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李晟不但任命他为自己的主簿,同时还恳请自己帐下的顾问张机前往武陵替叶谨的母亲看病。这不但是对叶谨的关心,同时也是在向蒋琬和其他的手下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君主的存在。对于人才,在有了更大发展可能的情况下,李晟是迫切需要的。已经成为一郡之长的他,无疑可以养得起更多的幕僚。
建安七年的初春,虽还是春暖乍寒的季节,长沙的暗潮依旧波涛汹涌的滚动着,但已经初步踏上争霸天下之路的李晟却着着实实的开始了打造一个强力班底的计划。
一切都在暗中
所有的表面都平静着
风卷第四章民变全
四月的天下出奇的平静,就连北方的战事也稍稍的告一段落。袁绍与曹操军的敌对虽然还在继续,但只是小战不断大战没有。这对于旨在河北霸局的两方而言,小站的胜负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首先关注的都是对方主力,而非其他。对峙还在继续,衣服山雨欲来风满楼样子,让人觉得似乎又有一场大战要发生。只是这大战的影响,对中原和河北更多一些,而对于江南而言,除了让人警惕某一方有独霸北方的迹象需要警惕之外,就是所谓南下流民充溢的问题了。
荆州的富庶比自正在发展的江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自然是南下流民的首选之地。尽管过多的流民涌入让刘表大人很有些头痛,但在西阳经验的榜样面前,听了李晟的强烈要求之后,他还是决定接纳这些人他大手一挥下令将流民迁往长沙安置。一时间倒让长江到湘江一线的水运异常的繁忙起来,连带着还有长沙郡下属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
“此诚为疯狂忙乱之春也”一个自以为有些文采的县令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如许的字句。
这或许也是一个事实:近十万人的涌入,虽然按照李晟的要求,把这十万人分散的安置在长沙郡下属的各个县里,但对这些还很有着奉行着“小国寡民”思想下层官员们来说,一下子多了这近千张吃饭的口也确实令他们忙乱了。一时间,似乎除了府城长沙的官吏之外,其他地方的人全然处于一种焦头烂额的状态之中。
“众人皆乱,我不乱”,难得的平静,在众人的眼中成了一种异样。当他们发现这样的异样,乃至于李晟帐下那有条有理的组织构成之后,他们便对李晟接下来让他们模仿着进行“政府”变革的命令变得顺从起来。毕竟,他们也向往着清闲。
由于改革完成以后,县令下属所分的官员职责颇细,所需的人数大为增加,而李晟又在政令文书里限制了完成的时间和人员所要具备的才能素质,使得长沙郡的官员各个都在为找到一个好的属下而发愁。当他们从各种渠道中听说李晟所办的“吏员培训班”中正好有自己所需要的人的时候,他们便纷纷和李晟联系了。而李晟也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培养出来的亲信下放到长沙郡的各个县里,通过政改的训令着实的将各县的实权控制起来。对此,各县的县令们虽然有所察觉进而有了不满,但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一来他们对李晟派下来的吏员基本满意,二来他们对李晟任用私人的举动根本就没有反对的权利。这是全天下的太守都在做的一件事情。
建安四月到六月,李晟的工作都在于如何掌握长沙下属四县的权利。虽然他的政令发了一道又一道,但却没有一个是和长沙城本身有关的,更没有牵扯到长沙城里那位大人物的命运。长沙城百姓的生活既没有因为李晟的到来而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