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泣道:“父皇,悠对儿子的恩情比天高,比地深,儿子十世为人也报答不完。”
秦始皇掏出绸帕给扶苏拭去眼泪,道:“不要哭。我赢氏子孙可以流血,但绝不流泪。你对父皇好,父皇心里知道。依父皇看呐,你出去这段时间成熟了不少,父皇心里高兴啊。还是周先生高明,带你出去历练历练,体验一番百姓生活,对你将来治理天下大有帮助。你想啊,一个生在深宫,长在深宫的太子。他哪里知道民间的疾苦,他还不是以为天下间都和宫里一个样,一旦他登上帝位。这天下还不乱套
“武丁长于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开创了商代的极盛时期,称为武丁盛世口父皇自幼长在民间,饱一餐地饥一餐,对民间的苦难自小就熟悉。所以父皇才把大秦治理成今天这样地局面。实是不易呀
“来。扶苏。你给父皇说说。你都见到了些什么”拉着扶苏坐了下来。
扶苏略一理思绪,道:“父皇。儿臣这次出去到过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增长了许多。正如父皇所言,要不是儿臣出去历练一番,还真不夹道百姓的生活有多艰难,有的百姓一年到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更有些百姓是一辈子也吃不到几次肉,儿臣得知这些事,心里疼呀。”
秦始皇点头道:“扶苏,你心里疼,这说明你把天下装在心里。父皇高兴呐。这些事儿,父皇也知道,可这些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天下是统一了,百姓是有盼头了。但是大秦承战国之弊,几百年积累的问题太多,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地努力。是不可能解决掉的。里多月悦,r在彗子冀叨w删沁旧妇四口
“正是考虑到这点,父皇对大漠之事是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父皇本想让百姓多休养几年再说,看来是不可能了。这仗父皇是不得不打,要是现在不打,匈奴一旦坐大,就不好对付了,也只能如此了。”
这话很是在理秦朝末年。中原内乱,国力微弱,冒顿趁势掘起,统一天苹原,重据河套之地。为祸上百年口匈奴的猖枉让人震惊,曾籽兵临长安近郊。烧毁了甘泉宫,华夏震动,要不是汉武大帝击破匈奴,还不知道要为祸多少时日。
扶苏颇有父风地道:“儿臣听周先生说过一句话:长痛不如短痛要是匈奴一旦坐大,那么华夏将永无宁日,趁匈奴未强大之前先行击破,对于大秦来说虽然时机不是太好,但也只能如此了,我们是别无选择”
秦始皇点头赞道:“长痛不如短痛,说得好与其把祸害留给子削,后代,还不如在父皇有生之年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草原上异动已现,父皇不得已把你和周先生召回来,是想和你,还有周先生商量一下。这事没有你们地参与,要解决很难。
“扶苏你要知道一个理,成大事者必经历很多磨难。正所谓多难兴邦是也这次对匈奴用兵。田难很多,但也是一个机会,父皇是想你也长大了,也该做些事了,是以父皇想让你来担承这事,扶苏你能为你皇分忧吗”
要想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必须深入大漠深处。其困难比起扫灭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是扶苏能够在这事上有所建树的话,那么扶苏也就是一位合格的太子”必将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帝王,秦始皇其实已经是在安排后事了,用意非常深远。
扶苏不会不明白秦始皇意思。点头道:“父皇请放心,儿臣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事做好,绝不丢父皇的威风”
秦始皇很是欣慰地点头莲:“说得好那你说说,首先要做什么”
扶苏想也没有想,道:“父皇,儿臣以为不论是征战天下,还是治理天下,首先要做的就是积聚人才”
“说得对”秦始皇打断扶苏地话道:“这话可是深得治国三味啊有了人才,才能做事;没有人才什么事也做不成扶苏。你能想到这一层,父皇真地很高兴,很高兴”
扶苏接着道:“谢父皇夸奖。父皇,儿臣斗胆给皇上推荐几位人才。”
秦始皇更加高兴,道:“好不过,陈平你就不要说了,那是父皇留给你的,什么时间用他,那由你自己作主,父皇不能让他承父皇的情,要让他承你地情,将来为你做事才会兢兢业业。”
扶苏谢一声,道:“父皇有所不知,儿臣这次出去,见识是长不了少,不过儿臣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儿臣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为父皇带回几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才”
“哦,快说说。是哪几个”秦始皇心急了。
第七卷攘夷篇第一章群英聚会二
“父皇,儿臣推荐的人才,文堪治国,武可以定邦,文赋之才全有。”扶苏对萧何韩信他们很是看重。
知子莫若父,秦始皇知道扶苏的年纪虽幼,但是扶苏的才情绝对不低,他如此看重,说明这些人很是了得,兴趣更浓了,递:“快点说。”
扶苏应一声。道:“说到治国,首推兼何,此人粘明干练,井通律法。断事果决。”
“比起李斯如何y”秦始皇问道。
扶苏想也没有想,道:“父皇。儿臣以为萧何之才不在李斯之下,就是比起夷吾也是未逞让。”夷吾是管仲的字。
“当世竟才这等人才”秦始皇有点难以置信。
历史上的萧何要不是目为看列秦朝政乱之象。肯定会去成阳。以他之才给重用自然不是问题,历史重来他终于得到这一机会。
扶苏点头莲:“父皇,儿臣所言句句是实。父皇可以亲自堪问。”
“好好好”秦始皇非常高兴,逐:“再说说其他人。”
扶苏接着逼:“曹参之才也不凡,比起萧何是有所不如,但是此人德操过人,谨守法度,堪称典范。”这话对曹参的评价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历史上的曹参自知才情不如萧何,谨守萧何之法不作半点改变,成就了历史佳话“素规曹随一。
秦始皇点着头,道:“两个治国之臣。好啊周先生要父皇进文吏。退功臣。父皇一直没有找列合适地人选,看来这一计十可以实现了。一言外之意非常明白,那就是罢李斯的相位只是时间问题了。
扶苏向秦始皇施礼道:“父皇,儿臣斗胆请悠允准一件事。”
“你说。你说。”秦始皇鼓励扶苏道:“我们是父子,应该无话不谈,不要弄得真象君臣一样拘柬。那样的话是伤父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