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势无功而返,沙石纷撒如雨。
战传说落定时,沙石犹在坠落,落在他的肩上、发顶,而他却只能抱剑凝神,不敢分神拂去,此刻充盈他心头的是劫后余生的余悸。灵使并未立即发动第二轮攻击,他静静地伫立于与战传说相去数丈的地方,青衣一尘不染,仅气势上战传说就已略逊一筹。
灵使望着战传说,眼神高深莫测。
除了江浪奔逐的声音外,一切都静了下来。
借着双眼的余光,战传说忽然发现坠落的沙石竟在地面上组成了一个字,一个大大的“亡”字。
战传说心头猛地一沉,他这才明白灵使这一击虽未奏效,但显然灵使并没有全力施为,而只是牛刀小试。
这一“亡”组构完整,笔画有序,足见灵使应战时仍是游刃有余。
与此相反,战传说深知自己却已是倾力而为
沉默了片刻,灵使开口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与战曲有什么关系方才你所用的剑道,分明是战曲的剑法”
战传说暗道一声:“不好不二法门四大使者当年亲眼目睹了父亲与千异一战,而方才我为了自保,所用的正是父亲传授的无咎剑法灵使岂能看不出也许我的身份再难隐瞒下去了。”
灵使紧接着又道:“当日你对我儿出手时就曾用过这种剑法,只是事后立即返回了坐忘城,老夫无法验证。”
他眼中精光闪动,沉声道:“我明白了,你与战曲的确有某种渊源,所以你不但会他的剑法,而且普天之下,只有你认定被不二法门追杀的不是真正的战曲之子战传说,因为以你与战曲的渊源,能看出他人所看不出的破绽”
战传说知道已无法再隐瞒此事了,于是道:“是又如何战曲挫败千异,为乐土力挽狂澜,受万众仰戴,而你儿子却易容成其子战传说,并为非作歹,败坏战曲英名,罪不可恕”
战传说一直以为灵使之所以要杀自己是出于爱子之心,而其子的所作所为与他并无直接关联,所以纵是九死一生之际,他仍尊对方一声前辈,而现在灵使提出“无咎剑道”,一下子提醒战传说:灵使之子在被杀之前曾使出过“无咎剑道”,按理,见识过“无咎剑道”的应只有不二法门四使,由此可以推知此事一定与不二法门四使有关只是当时战传说太信任四使,所以没有往这方面深思,如今看来,正是灵使在目睹了父亲与千异一战后,模仿了“无咎剑道”,并传与其子。
因此,灵使之子的所作所为并非与灵使无关,恰恰相反,此事的始作俑者极可能就是灵使本人,一切都是灵使在暗中操纵,以至于世人皆相信易容后的灵使之子是真正的战传说。而灵使又暗中作梗,这才有世人共同热切关注不二法门能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杀了“战传说”。
思及此处,战传说不由百感交集。
现在唯一不明确的就是灵使为什么要这么做
无论如何,以灵使的身份、地位,却甘愿让其子做此难见天日的事,必有惊人内幕。
想到连灵使这样万众敬仰的人物竟也有不可告人、不光彩的一面,战传说不胜感慨。
他大义凛然地道:“你想利用你儿子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真正把他推向死亡的其实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多行不义必自毙,就算今天你能杀了我,你的所作所为总有一天仍会暴露你不但葬送了你的儿子,也葬送了你自己”
灵使森然道:“自保尚且无力,却敢对本使指手画脚,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了待老夫先废了你的武功,再让你在百般煎熬中慢慢死去”
言罢,灵使骈指成刀,迅速催运自身气劲,一团朦胧气雾悄然笼罩于他的双臂。
攻势未出,杀意已充斥虚空,战传说根本没有退避的可能,对方澎湃气势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给予他无以复加的压力,只要他稍有退避之意,心神一怯,便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明白自己的处境后,战传说反而有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豪情。
灵使掌凝杀机,长驱直入,向战传说当胸拍至
招式绝无任何花巧繁杂的变化,偏偏却给人以暗蕴千变万化于其后的感觉,让人莫衷一是,攻守两难。
战传说以不变应万变,立时祭出“无咎剑道”中的第四式“刚柔相摩少过道”
“砰”的一声巨响,灵使的强横气劲与剑气正面相接,劲气四溢,战传说只觉一股无俦气劲由剑身传至,不由深为灵使内力之深厚所惊,第一时间顺势而发,剑如游龙,闪掣飘掠,顷刻间即防止了对方的乘势而进,同时亦化解了凝于剑上的无俦气劲,一举双得。
这正是“刚柔相摩少过道”的玄妙之处,能借敌之力以御敌纵然对方攻势如潮,只要“少过道”运用得当,都能以自身的极少损耗一一化解对方的进攻。
灵使似乎一时尚未能领悟“少过道”精妙所在,一击未奏效,第二掌已接踵而出,不给战传说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战传说却是心头暗喜,对他而言,宁可让灵使以这种方式一味强攻下去,那样他就可以凭借一式“少过道”大量消耗灵使的功力,之后再图良机。
灵使双掌齐施,眼看即将重复方才那一幕时,倏然双掌齐翻,化阳为阴。
战传说倏觉在摇光剑与灵使肉掌之间突然形成一股似可吞噬万物的强大气旋,似欲将他的剑也一并吸入其中,其力道之强,让人难以抗拒。
战传说大骇
论功力,他逊灵使一筹,若是再失去了利剑,就根本毫无一线胜机,因此战传说奋力回夺
灵使冷笑一声,大袖一扬,衣袖如闪电般切向战传说咽喉处来势奇快,使战传说心生幻觉,似见一柄青色的长刀奔袭而至,刀势曲折迂回,难以捉摸。
他却不知这其中竟暗蕴顾浪子“无缺六式”的“逶迤千城”的刀意,“逶迤千城”擅于诡变,灵使以衣袖代刀,信手拈来,竟借衣袖之柔软将这一式“逶迤千城”使出了另一种境界临阵之机变让人叹为观止。
战传说难以两顾,唯有在撤剑的同时以左臂疾封总算他应对及时,堪堪避过致命一击,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