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一品 > 分节阅读 454

分节阅读 454(2 / 2)

“还没有,听说洛阳的宫殿修建的很是好,速度也能跟的上,主要是洛阳的那些富商们听说陛下准备迁都洛阳,各个都兴高采烈,有的人都捐钱捐物,百姓们一听说还有工钱拿,也都很兴奋,干起活来,也很快。大概再过半年,洛阳的皇宫就能修建好了。大明宫也快要完工了,毕竟只是小规模的整修,真正大建的也只有大明宫一座而已。速度还是很快的。”长孙无忌仿佛又想到了什么似的,又赶紧说道:“太子殿下虽然没有文书到宣德殿,但是陛下和长孙娘娘那里每天都有书信来往。”

“恩,那是最好。”岑文本点了点头,又说道:“若是可以的话,我等就奏请陛下,让太子殿下回长安吧他在洛阳也已经呆的够长的了。”

“回长安”长孙无忌等人闻言面色一变。贞观天子让太子去洛阳营建新都是所谓何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众人都是知道的,那就是为太子营造势力,免的以后匆忙上位,根基不稳。这个时候,就让卢承烈回来,是不是太过匆忙了一点。

“不错,太子殿下应该多熟悉一下政务,熟悉一下兵法才是最重要的,诸位没见到大将军这段时间都是在长安城的吗”岑文本摇了摇头,道:“连大将军都在长安,太子殿下在洛阳又能学到什么东西呢还是就近的好,还能学习一下大大将军的兵法韬略。”

“回来,回来也好。”长孙无忌面色呆了一呆,但是还是同意了。尽管他心中很是疑虑,为什么岑文本这么着急让卢承烈回来,难道宫中会发生什么事情不成,可是,岑文本连自己最心爱的女儿都嫁给了卢承烈,这个时候不为卢承烈考虑又为谁考虑呢长孙无忌虽然自负,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眼光方面,岑文本要比他高上好几个档次。虽然不明白岑文本的含义,但是他还是决定与岑文本联名。

“也好,既然如此,就写奏章吧玄龄,你主笔,我们签名。”岑文本扫了众人一眼,目光最后落在房玄龄身上。

“好。”房玄龄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但还是说道:“岑大人口述,下官执笔。”说着朝岑文本扫了一眼,岑文本见状,也点了点头,当下两人进了侧殿不提。

“岑兄,是不是朝廷要出什么事情了”房玄龄瞅着周围无人,悄悄的问道。只是他手上却是停留,只不过片刻时间,一张奏折就一挥而就,丝毫看不出他是一心二用。

“哎还是让你给看出来了。”岑文本点了点头,道:“陛下恐怕要东征高句丽了。所以太子殿下必须快些回来熟悉政务,好在陛下御驾亲征期间,能很快上手,处理朝政要快些。”

“这么快”房玄龄惊讶的问道:“还是御驾亲征,有那个必要吗随便派上一位将军出去就行了,大将军徐世绩凉王秦勇甚至薛仁贵、苏定方都是可以的,可是为什么还要陛下亲征呢”

“呵呵。玄龄,在历史上,秦始皇统一过六国,汉武帝出征过西域,就算是杨广,虽然是个昏君,可是在早期他的御驾也亲自到过西域的,与吐谷浑人交过手,这样的帝王在历史中是很少的,再看看我们的这位天子,年纪轻轻就统一了天下,这可以和秦始皇相媲美,征伐草原,可以和汉武帝相提并论,消灭西域百余国,已经是远超杨广了,可是还有一个地方是历代帝王都没有征服过的,那就是辽东,在那片土地上,我们汉家子民死伤百余万,陛下乃是古往今来最英明的皇帝,岂会放弃这个机会。嘿嘿,玄龄,陛下要做古往今来最厉害的皇帝,所以御驾亲征那是必然的事情,否则的话,岂不是连杨广都不如了吗出征辽东已经成了必然,至于你所说的那些将军,大概都是会随军而行的,弄不好你我也要随军啊”

“陛下何时准备出征”房玄龄又问道:“那底下的百姓,还有军队中的将士们会同意吗若是他们不同意,这次就算击败了高句丽,也会死伤无数啊”

“玄龄啊你我还是太低估陛下了。”岑文本摇头苦笑道:“你若是闲来无事,可以到坊间去走走,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长安城我可是知道的,那坊间的百姓们,恨不得马上出兵高句丽,让他们报仇呢至于那些军队士兵,就算我没有亲眼看到过,但是想来,他们也恨不得马上出兵高句丽,好让自己赚取一些战功,成为卫霍一样的人,就算是公孙瓒一样的人也是可以的啊陛下,早就算好了这些事情了,你以为陛下办报纸只是随意而为之,你以为那些报纸上刊登历代名将的事迹是好玩的,沦为别人的谈资吗不是,陛下早就算计好了。等着吧这些天,新罗方面文书可是来了不少,不但是宣德殿,就是总参谋部也接了不少。里面所说的就是高句丽和百济联手了,新罗失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大唐进军高句丽也已经成了事实。只是陛下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就是了。我等现在不准备,难道等到陛下下了圣旨才准备吗那样一来,我大唐就失去了最佳参战的时机了,哼,要么不打,要打的话,就往死里打,赚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王道。”

东宫之争第四百一十八回出征前的准备

第四百一十八回出征前的准备

“三千年来,为了中原汉家江山,而出生入死的英烈们,永垂不朽;三千年来,为了延续华夏文明,而出生入死的英烈们,永垂不朽;三千年来,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出生入死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英烈祠前,卢照辞跪在地上,大声宣读着手中的祭告文书,在他的身后,有太子卢承烈,再在卢承烈的身后,有蜀王卢恪等诸多王子,再在他们的后面是大将军李靖,凉王卢照应,宣德殿大学士岑文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韦挺、王珪等文武重臣,再在他们之后,都是文武百官。而在这些人的身后,有数千御林军卫士,也紧随在卢照辞的身后,将卢照辞的每一句话,大声的传出去,声震九天,在朱雀门外,有数十万百姓自发的站在那里。

今天,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三天前,唐风报纸就在宣扬着今日的盛况,数万精锐大军整整齐齐的通过了朱雀门,接受天子的检阅,数万大军尽是制式盔甲,盔甲森严而明亮,刀枪林立,寒光闪烁,让人见之胆寒,弓弩无数,让人见之浑身颤抖,大唐数年的辛苦经营,今日终于出现在天下人的面前,百姓们欢呼雀跃,而那些身毒、吐蕃、吐谷浑等异族使者见之吓的脸色苍白,在这里面最高兴的恐怕就是新罗的使者崔志远了,他来长安已经有半个月了,但是大唐王朝每一个哪一个人接见他的,却不曾想到昨夜被人通知来此观看阅兵仪式,让他很是吃惊,但是更多的是兴奋。尤其是在数百名大汉将军传递着卢照辞在英烈祠前所写的祭文之时,他更是兴奋的找不着北了。

“大唐要出兵了。”作为一名使臣,尤其是来大唐的使臣,他精通汉语那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还要了解汉家民族的历史,这位曾经在大唐太学中学习过的家伙自然是不在话下了。这下他彻底的放心了。

三千年是什么时候,华夏有多少历史他是不知道的,就算是史书上也没有记载的,可是他却是知道这三千年事什么含义,最起码这三千年,是包括汉朝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统领大军,纵横草原,展示大汉雄风,最起码他是知道,这三千年是包括,前朝杨广时期率领的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最后却是丧师辽河两岸的事情,这些士兵都成了枯骨,有的人甚至成了辽河两岸的京观了。不管杨广是多么的无能,多么的荒y无道,多么的残暴不仁,但是有一点,是历代帝王,历代史学者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