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各有异样(1 / 2)

第315章各有异样

皇帝微微頜首,“那就拜託皇后了!”

“这是臣妾该做的!”想了想说道,“陛下,有大臣们议论臣妾,说臣妾不应该住在南宫前殿,臣妾也心中不安,还是回到中宫的好!”

“皇后就安心住在南宫前殿即可,朝中事务离不开皇后!”

交谈一番后,皇帝离开,寇淑目送皇帝离开,等皇帝消失不见,她的眼神中充满著冷峻,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她如此,皇帝也是如此!

寇淑和皇帝亲近后,再用了手段,她虽然不后悔,但还是有些內疚,毕竟小皇帝对她非常信任,她太功利了!

但隨著寇淑的怀孕,她已经不可能贴身照应刘胜,而隨著地位逐步巩固,刘胜的安全感大增,自信心也逐渐起来了,所以寇淑虽然还住在南宫前殿,但皇帝已经不再召见宫人来南宫前殿,而是习惯前往掖庭宠幸,也慢慢有了喜好,他就比较喜欢李美人

隨著时间的推移,寇淑和皇帝之间谈论更多的是国事,而皇帝和李美人就有些儿女情长,此时此刻,寇淑知道她和皇帝已经是典型的政治盟友,感情虽然也有,而且比较深厚,但那是亲情,是姐弟情,唯独没有夫妻情,她根本没有,而皇帝也慢慢消退了!

寇淑知道,她和皇帝在邓氏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皇帝嘴上不说,但受大臣,想下狠手,消除隱患,可寇淑就是不同意他杀人,皇帝不满意。

皇帝跑出去亲近宫人或许就是这个原因,皇帝现在又离不开她和寇氏,也不敢冷淡寇淑,所以慢慢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对这种局面的出现,寇淑有心理准备,她的愧疚感也消除了,而此时腹中这个孩子已经稳稳噹噹的扛到孕中期,但那些个贵人,美人都没有怀孕,寇淑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你都在前了,这还竞爭不过,那还能说什么!

没有愧疚,行动就更加果决,既然是政治伙伴,那就按照对付皇帝的標准流程来做,在非关键问题上可以让步,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邓氏可以打压,但绝不能下死手,她刚才实际上是试探,既然皇帝没有想逼她离开南宫前殿的意思,那就凑合,反正小皇帝也不是什么长寿之人!

现在的关键是把孩子生出来,她既要加强锻链,孩子不能大,產钳也要准备好,同时又要训练好接生的人,绝不能得產褥热,希望这一次生出的是男孩子,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未来不用再遭罪!

对於朝政,寇淑反而不怎么在意,现在皇帝既然同意豪强到边疆建功立业,

直接搞对外矛盾输出,大汉就灭不了,她没必要费神考虑太多,不管怎么说,各种改革也不可能一下子都拿出来,现在的关键是执行,她不指望执行多好,有点作用就行.

帝后之间的种种,大臣们自前还感受不到,他们现在烦躁的很,皇帝对邓氏宽仁,只削弱影响力,却不杀人,朝廷不清洗,自然挡了不少人的路。

现在来到洛阳上书的所谓列侯和关內侯之后越来越多,而皇帝竟然一一批准,这些人哪怕是炮灰,也必然会活下一些侯,而且还是能打的侯,皇帝这么不断增强列侯实力,这对朝局自然是不小的影响!

这些大臣们普遍认为这是寇氏有意为之,寇邓联姻,虽然有矛盾,但现在寇在邓前,寇就满意了,若是邓完蛋了,寇也別想好过,当年武帝时期竇婴被杀,

田嚇疯就是前车之鑑,所以两族很默契,邓氏掌权提拔寇氏,寇家掌权一直撑著邓氏,未来或许也想著用同样的方式退场。

而寇氏又是列侯,功臣之后,增强列侯的影响力,同样符合寇氏的影响力,

所以大臣们得出了结论,现在他们的最大麻烦是寇氏,但寇氏和邓氏不同,寇氏不仅能打仗,还是格物大家,这就麻烦了!

隨著格物学对大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格物学虽然还不如儒学,但各家各族都让子弟们研究格物,这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自然动心!

可如此一来,寇氏的地位就比较巩固了,再加上邓氏提拔的人不断靠拢寇氏,现在寇氏的控制力已经不比邓氏弱多少,未来很可能会超过邓氏,万一皇后生出了嫡长子,那局面简直不堪设想“现在要把驃骑將军搞出朝!”某一位大臣摸著鬍子说道,“没有一个皇帝会喜欢权势滔天的外戚,现在驃骑將军还没有入朝,陛下感受不到驃骑將军一呼百应,没有痛楚,自然会听皇后蛊惑,但若是驃骑將军入朝呢天子必然会后悔!”

“说来也巧,驃骑將军也想回朝,同时推荐黄司徒代之!”

“这是何故”

“再过几个月,皇后就要生育,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驃骑將军不回朝,如何安心”

“陛下是何心意”

“陛下也想招驃骑將军回朝,邓氏在京,驃骑在外,陛下自然不是很放心,

而且驃骑將军功劳已经立了不少,也確实可以回朝了!”

“要效仿邓氏加封大將军吗”

“不会!”

“灭亡匈奴之功,足够了!”

“皇后不同意,皇后认为大將军地位太高,虚置即可,有朝一日,大將军病重,再加封也不迟!”

“皇后比邓后要明白一些!”

“寇后之才胜过邓后多倍!”一个大臣有些无奈得说道,“邓后喜欢经史,

多用士人,寇氏则不然,她推崇格物,这些年身边跟隨了不少信奉格物学的寒门士人。

寇氏一边安排列侯担任美职,一边不断提拔那些跟隨日久的寒门土人为尚书郎,或担任九卿各丞令,现在这些看著不起眼,再过一些年,可就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