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部署(1 / 2)

第263章部署

此时的汉廷中央军兵力很少,也就一两万人,而这一次行动,汉军怎么也要派出五万人,幸好大汉寓兵於民,遇到战事,可以招募壮士,现在连续两年遇灾,流民肯定有不少,招募流民从军的成本比较低,军士肯定不缺。

按照目前叛乱的规模,需要招募五万大军,虽然府库中有不少储备的兵器,但招募军士肯定要给安家费,更重要的是,火炮这一类威力很大的兵器肯定要生產一批,这都需要钱,这一块的费不小。

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需要调配的物资是惊人的,偏偏大汉又出现了灾情,幸好大司农和各地府库还有粮食,而少府长安库有120万石粮食,凉州有30万石粮食,当此关键时刻,自然用的上。

不过西北作战最大的问题是水路交通不畅,只能通过陆路运输,这就必须调动大批的老百姓运输,而老百姓经验不足,运送的路上要吃饭,回来要吃饭,一万斤粮食运到前线,能剩下两千斤就是成功。

但问题是元兴四年司隶歉收,关中老百姓本来就不太好过,这个时候再调动一大批劳动力,万一前方平乱,后方造反,麻烦就大了!

所以当討论需要调动民力负责运输时,寇淑就说起凉州调派几千胡兵,就闹得凉州大乱,可见现在的官员素质之差。

现在五万大军进入到凉州平叛,需要调动关中百姓马骡无数,万一三辅官员也是同样的作风,关中老百姓造反怎么办

寇淑认为现在情况不明,洛阳中央军应该出钱让那些跑长途的商人负责粮秣运输,不要徵调关中百姓,避免老百姓效仿陈胜吴广,祖宗陵寢之地绝对不能乱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好处:一是汉军好些年没有打仗,大规模后勤经验不足,而商人有成熟的队伍,他们运输粮秣损失肯定要少不少;二是商人有武装,必要时可以协助汉军作战,可以承担收买胡人部落的工作;三是中央军取得胜利后,肯定有不少奴隶牲口什么的,可以卖给商人,哪怕这笔钱朝廷拿不到,收买中央军也是值得的。

寇淑这番话一出,邓立刻说,让商人来负责运输,肯定需要不少钱,寇淑笑著说道,“朝廷目前还是有钱的,而且就算朝廷手里没钱了,朝廷也有办法应对!”

寇淑提出了三点方案,一是拿东西来交换,比如朝廷乱七八糟的贡品,对外拍卖给商人,让商人赚到一大笔钱,以抵扣运费;比如某一个商人运粮需要六百万钱,朝廷给不了,但朝廷可以把某一处国有铜矿或者江南某一块荒地眾多的地方出售给商人,现在南方屯垦已经有成果,商人们看得见!

二是发行平乱债券,约定利息,每年归还一部分,可由皇族勛贵带头购买,朝廷用盐税作为抵押,购买国债较多的人,可以举荐一些盐税监税官,朝廷不给工资,盐税收益优先偿还债券。

三是传统的办法,卖官爵,朝廷拿出一些郎官舍人什么的对外出售,寇淑还建议朝廷给那些有家底的刘氏子弟或者祖上曾经有过爵位,后来丟了爵位,现在还颇有家底的人爵位。

不过这一类人没有功劳,想获得爵位,必须钱买,封地只能放在南方或者边地,但朝廷可以给他们在封地一大块实实在在的土地,允许他们招募一定数量的流民开垦寇淑这三个办法说完,邓后沉默了一会,然后拍板决定不徵招关中的老百姓负责粮秣运输,而是徵募商贾负责后勤。

司隶受灾,万一把老百姓逼急了造反,挖了祖坟,她肯定扛不住,当寇淑说起祖宗陵寢之地不能有任何风险时,邓绥就不可能冒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过这样干成本比较大,必须想办法搞钱,所以邓绥决定进一步节省,取消宫廷中那些乱七八糟的销,让天下人没话说。

寇淑的三个办法,邓绥只用了前两条的一半,那些给朝廷干活的商人,將会获得参加购买贡品的机会,贡品销售后,会扣除他们的销;朝廷秘密问皇族和列侯借钱第三条说到底是卖官爵,邓后现在不愿意干,这种事情大汉此前虽然干过不少次,

但哪有一开始就这么干的,好做不好说呀!

等邓绥中规中矩的决定,寇淑能说什么呢,就这样吧,反正她也不著急,常规办法不行,汉廷总会接受她的创新办法。

不过邓绥说完之后,意犹未尽,“招揽商贾隨军,並出售责品乃是从未有过之事,淑儿既作提议,就由淑儿来主持吧!”

邓绥这般说,既是认为寇淑確实有这个能力,同时也是对寇淑一个教训,寇淑以祖宗陵寢之地为藉口,逼著她不能徵招百姓,那自然只能是由她招募商贾,你既然提议这种新东西,自然你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