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灭国
汉军大胜之后,继续穷追猛打,次日凌晨,庞何就率领三千骑兵全速前往玄郡城不过到达时才知道,高句丽围城部队放弃了营寨和大批物资,在凌晨时分撤退。
城內的汉军搞不清楚情况,不敢轻易出城,等到他们发现不对,再出城追赶时,已经晚了,高句丽围城部队的主力已经退回到大山深处。
郡守和庞何一交谈,扼腕嘆息,两人抽调骑兵追赶,最后只抓到了一些断后的高句丽人,原来围城的高句丽將领也是高句丽王族之后,听到溃兵报告说天雷轰顶,高句丽军惨败,而高宫得了天谴,不知所踪后,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撤退,回去爭夺高句丽王位。
两人再往前追赶了一阵,庞何发现路越来越难走,山间小路只能两三人通过,连並排一伍都不可能,一个人在路上占三尺长度,再加上驮运补给的马匹,平均下来就到了五尺,三千人的骑兵部队听起来不多,但在前方的山路却要绵延成好几里的一条长线。
看到这样的地形,庞何就不愿意在追,他已经立下了大功,若是贪功冒进,在这样的道路下,继续追赶,万一被打了理伏,反而不划算。
此时寇標率领的主力还在后面,虽然目前的寇標只是假司马,但他是皇后堂兄,凭藉著那场斩俘八千多人的胜利,得封侯之赏十之八九。
寇標这一仗虽然有火炮这种神器,但他整个部署都非常聪明,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庞何绝不可能甩开他,会同玄郡守进攻,就算侥倖灭了高句丽,得罪了外戚,他和叔父都不可能有好下场。
玄郡守哪怕立功心切,见庞何不乐意,坚持要等寇標一起进攻,也猜到了对方的想法,他也不可能得罪了外戚,所以两人一边收拾城外各种缴获,一边等候寇標主力。
到了第三日下午,寇標才押送俘虏,慢悠悠的来到了郡城,一番互相吹捧后,寇標告诉两人,有俘虏供称,高句丽王高宫坠马重伤,被亲信拉到大山之中,虽然侥倖没有被俘虏,但想走山间小路,迅速返回都城主持作战肯定不现实。
目前高句丽军队的主力已经覆灭,在辽东郡南部的军队只有三千多人,就算返回也要好些天,而此前围城的军队也就只有三千多人,哪怕加上逃兵,也不过五千人,可见此时的高句丽国內相当的空虚。
听到这里,玄郡守和庞何都兴奋无比,建议迅速决定进攻高句丽的都城,郡守告诉寇標,虽然路比较难走,但也就一百多里山路,五六天就到了。
现在刚刚秋收,山谷之中的高句丽人肯定有收穫,可以掠取之,哪怕拖到天降大雪,
汉军也可以杀一些缴获的高句丽马匹,返回当无问题。
寇標又问了问气候,虽然九月可能下雪,但己方有大炮,也有特製的炸药包,不赌一把,那是傻子,所以三人寻即决定迅速出征。
刚过三更,军营里就號角长鸣,把整个高句丽城从睡梦中惊醒,半个时辰之后,庞何带著汉胡骑兵就已经出发,在黑暗中径直奔向南边的莽莽群山。
庞何带队先行,次之是玄郡兵,寇標则留在最后,等到寇標起身,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月亮消失,太阳还没升起,就连天上的星星好像也变得稀疏了。
迎看清晨的凉风,踏看草地的露水,寇標率部踏上了征程,当太阳升起,碎碎金光洒满大地,寇標率领的炮兵和负责保护的步兵等已经拉成了一条长线,在青山之间如蛇一样豌前行。
大山深处,身受重伤的高宫被部属扶著看著山谷里如一条长蛇般缓缓前行的队伍,
心中无比的痛苦,他怎么也想不到汉人会有那等神奇的火器,如果他早知道,绝不会那么轻举妄动,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多年积赞的主力一战丧尽,也就意味著高句丽面临著巨大的亡国之危,除非老天爷张眼,早早降雪,否则高句丽都城很难守得住!
就算高句丽避免了亡国之危,也並不意味著高宫高枕无忧,没有了嫡系部队,高宫这个王话语权大打折扣,当他醒来之后,他压根不敢回都城,而是选择走山路往东,那边他的一名亲信,带著一千人驻守,这是他最有可能控制的军队—
想到这里,高宫深吸了一口气,汉人能做火器,他也可以做,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他活著,就有翻身的机会,所以他咬著牙,下令快走,避免被汉军发现!
寇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一直想抓的高宫此时就在不远处看著他,他刚刚隨同士卒们,推著一辆炮车上坡,等走下坡路后,他就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揉了揉发酸的小腿肚子,微微嘆了一口气。
在洛阳也就待了几年,没想到走路都不太行了,富贵乡真是英雄冢呀,不管这一次朝廷给什么奖赏,他都绝不能再回到洛阳,边疆才適合他!
看时间差不多了,寇標下令大军休整一个时辰,吃点乾粮,一个时辰后,汉军继续前进,此时夜幕悄悄降临,黑暗中周围的群山就像一头头猛兽,隨时要择人而噬。
山路崎嶇不平,脚下深深浅浅,高高低低,走起来格外费力,可不管是寇標,还是汉军都士气高涨,经过此前的战斗,將士们都信心十足,贼人在山上立城,正好用火器炸开他们的城墙,一网打尽!
等到后半夜三更时分,寇標率领的后队终於到达瞭望坡岭关隘,这是玄郡最靠近高句丽的战略隘口,过了这个隘口后,接下来的路要好走不少。
若是高句丽主力没有被消灭,高句丽一定会在此地驻兵,与汉军廝杀,不过此时他们连这样的关隘都丟了,可见其兵力的空虚。
寇標询问前军的消息,部属报告前军虽与高句丽人有些廝杀,但战斗並不激烈,寇標点点头,更加放心了,他猜测高句丽人应该是想利用尉那岩城(后称丸都城)的坚固,与汉车周旋,拖到大雪降临,汉军撤退寇標猜测的没错,当四天之后,他与玄郡守、庞何两部总共七千汉军主力在高句丽国都附近会师时,高句丽人已经完成了坚壁清野,把人口和钱粮都放在山城当中。
此时高句丽的使者也已经出现,使者携带多条肥壮的鲤鱼及美酒慰劳汉军,使者向汉军谢罪:“高宫本是篡位逆贼,冒犯上国,已遭天遣,高句丽已改立先王嫡子为君。
新君自知获罪於上国,致令將军帅百万之军暴露境,无以將厚意,輒用薄物,致供於左右。”
虽然玄郡守地位最高,不过他相当的识趣,並没有立刻决断,而是询问寇標的意见,寇標看著高句丽使者带来的鲤鱼相当皱眉,高句丽支持三路人马两万人廝杀,按理说钱粮应该不太够,没想到现在竟然还有鲤鱼,高句丽人是告诉他,高句丽现在粮草丰沛..
寇標並没有立刻回復使者,而是带著部下围绕著尉那岩城仔细转了转,他发现该城东、西、北三面城垣外全都是陡峭的绝壁,城池修建得易守难攻、相当坚固。
转悠了一圈之后,寇標心中大定,此城虽然险要,但也不是很有希望,他回到营中,
下令將高句丽使者看守住,然后让大军休整,准备妥当后再攻城。
站在城楼上的高句丽新王高乙看看城外,天边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外面朦朦朧朧几步远就看不清人的面孔,他心中著急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