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邵总戎你辫子呢
陆勤、谢斌、张泽等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襄阳城守军的信息,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利用水师的优势,直接从汉江进攻襄阳外城,先拿下襄阳外城。
卓化禹不解道:“陆帅,海瑛和邵鹤龄已来信愿降,我们何不坐享其成,等他们先闹将起来,届时再趁乱攻打襄阳城”
卓化禹觉得海瑛、邵鹤龄既有投诚的意向,不如等海瑛、邵鹤龄同罗绕典火并,到时候他们再趁着襄阳城内出现动乱的间隙攻打襄阳城,必将事半功倍。
“兵者诡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陆勤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海瑛、邵鹤龄虽有投诚的意向,但他们的诚意不是很足。我们等着襄阳城内发生内乱,海瑛、邵鹤龄他们又何尝不在观望,等着咱们攻城不给襄阳城内施加点压力,襄阳城恐怕乱不起来。”
海瑛、邵鹤龄这些立场态度不是很坚定的清廷官员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陆勤并不指望在他们不向襄阳城施压的情况下,海瑛、邵鹤龄会有胆子和罗绕典火并,主动将襄阳城拱手奉上。
陆勤素来行事谨慎,在海瑛、邵鹤龄真正举旗投降之前,还是做好最坏的打算,默认对方未降、诈降为好。
攻占樊城之时北殿大军缴获了六百余套状况还不错的布面甲,这些布面甲多数是从鲍起豹的亲兵以及绿营军官身上拔下来的,极少数是从樊城武库内翻找出来。
本着物尽其用的想法,也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陆勤下令把这些布面甲分发给攻城的部队。
大多数北殿将士没有着甲的习惯。
觉得布面甲近距离对鸟铳的防御能力极为有限,反而会让他们行动不便,还不如不穿。
倒是李瑞、常胜、冯子材等清军绿营降官、降卒出身的北殿将士喜欢披甲,收到消息后兴高采烈地前往樊城武库领取盔甲。
为避免攻城时误伤,谢斌还特地为这些着甲的攻城将士多准备了一条红巾,让他们裹在头盔外,以方便敌我识别,避免误伤。
准备停当,陆勤终于下达了总攻命令。按照既定方略,对临汉江的襄阳外城发起主攻。
“全军听令!”陆勤立于巴陵号的指挥甲板之上意气风发地发号施令。
“水师所有炮火,集中轰击临汉门至震华门一线!步勇登陆后,务必一鼓作气拿下外城!”
“得令!”陈淼抱拳领命,转身高呼。
“各炮位装填实心弹!目标,襄阳外城震华门!”
与此同时,谢斌亲率三团和装备了六门十二磅拿破仑炮的重炮连在襄阳城南墙方向列阵。营造出主攻南门的假象,以混淆视听,迷惑牵制襄阳守军。
“开炮!”
随着陈淼一声令下,汉江之上炮声震天。
巴陵号、平江号、临湘号三艘明轮船侧舷火炮齐鸣,实心铁弹呼啸着砸向襄阳外城墙。
紧接着,数十艘改装过的炮船也加入炮战,火力覆盖了整个襄阳城外墙。
砰!砰!砰!
一时间,襄阳外城砖石飞溅,烟尘弥漫。
由于此次炮击是为了攻打襄阳城外城,此次炮击较之以往炮击襄阳城的火力要猛烈得多。
襄阳外城城墙在猛烈的炮击下剧烈震动,部分雉堞坍塌,守军被猛烈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
襄阳城内的清军守军此前从未参加过烈度如此之高的战事,从未遭受过如此猛烈的炮击。
很多清军兵勇和民壮不由自主地退下城头,想要逃进城内躲藏。
“后退者死!”
罗绕典对此早有准备,部署附近的督战队当场连续斩杀了二十余名逃兵溃勇,终于勉强稳住了局势,将逃兵溃勇驱赶上了城头。
与此同时,传令兵来报,襄阳城南墙外的短毛军也以重炮轰击南墙的文吕门,似有自南门攻城之势,请求罗绕典派遣援兵支援南墙,支援文吕门。
虽说周围炮声隆隆,但罗绕典的脑子还是清醒的。
电光火石之间,罗绕典迅速做出判断,认为短毛军不会舍易求难,放弃水师的巨大优势从南墙的文吕门主攻襄阳,坚信临汉江的北墙才是短毛的主攻方向。
罗绕典只是往南墙的文吕门派遣了两百勇丁,并未将大部分的预备队投入南墙作战。
“登陆队,上!”
趁着舰炮的掩护,上百艘快船从江心疾驰而出。
每艘快船上都满有数名至十数名不等的北殿将士。
在众多冲锋的快船中,冲在最前头的一艘快船显得格外显眼。
这艘快船的船头挺立着一位举着刀盾的年轻军官。
此人乃是岳州会战被俘之后投效北殿的冯子材。
“弟兄们,加快速度!”冯子材挥舞着手中的雁翅刀对船上的士兵们吼道,“让那些老弟兄看看,咱们降兵也不是孬种!”
“排长放心!今日定要第一个登上襄阳城头!拿下先登之功!”冯子材身后的士兵们齐声响应。
冯子材麾下的士卒大多是来自清军绿营的降兵,他们个个憋着一股劲,想要立下战功证明自己。
比之升迁极度依赖人脉和金银铺路的绿营,尚处于扩张阶段的北殿军队不仅升迁机会更多,升迁的评判标准相对绿营而言也公正得多。
虽说一些出身根正苗红的北殿官兵会对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官兵有偏见甚至歧视。
但就具体升赏而言,由于担心被宪兵送上军事法庭,除了在两个不同出身的士卒功劳一样的情况下,军官会优先擢升出身更好的士卒。
其他情况下,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士卒在升迁时不会遭到区别对待。
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士卒靠军功从一介小卒逐步升迁到连长,乃至是营长的例子不在少数。
立功真的能得到升迁,而且还是很快得到升迁,不必打点,更不必长时间等实缺。
这是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士卒以前在绿营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故冯子材身后这些老部下愿意跟着冯子材冲在最前头,表现得十分积极。
快船在炮火掩护下迅速靠岸。
冯子材第一个跳下齐膝深的江水,高举雁翅刀怒吼:“兄弟们随我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