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330.徐公堤,造福一方
越青云目送好友远去,沉默不语,良久后方才一声轻叹。
在他身旁,楚净璃轻声道:「石大哥吉人天相,兄长且宽心。」
越青云轻轻颔首,兄妹二人一同回到庄园。
他们没有去佛堂,在主屋落座,越青云看著自己的妹妹:「是宗明神僧的安排?」
楚净璃摇头:「师叔祖知道石大哥从海上脱险后,便不再过问。」
她视线看向南方:「石大哥在荆州的这段时间,我也没有跟他多聊曹溪祖庭的事情,不过关于佛法,我们确实谈了不少。」
越青云:「如何?」
楚净璃:「石大哥慈悲为怀,但所执甚重。」
越青云于是再一叹。
他微微摇头,换了话题:「宗明神僧出山然后又返回曹溪,那他对接下来的天下时局变化,仍然不打算插手么?」
楚净璃轻轻颔首:「我亦有去信请教,师叔祖确实没有出山之意,此前破例也是因为石大哥的缘故。」
越青云轻轻颔首。
楚净璃则反问道:「贵派高掌门,又是什么打算?」
越青云:「我这趟从岭南北上,没回山门,直接来的荆州这边,掌门师兄当下如何想法我尚未同他谈过,但从以前来说,他支持舅父。」
楚净璃轻声说道:「高掌门讳莫如深,留守山门,贵派在外主持事务的主要是李真人,而李真人素来和越家主同进退,舅父提及此事,颇为忧虑。」
他们口中舅父,乃是指母亲的嫡亲兄长,如今的荆州楚氏一族家主楚明。
而楚明并没有同越氏一族家主越霆竞争江南盟主的打算。
他所忧虑者,在于越霆行事越来越激烈,野心越来越膨胀。
早先,楚氏配合越氏一起联合其他势力抱团据守江南,只在面上遥尊朝廷中枢,更多为了应付干皇秦泰明失踪后的天下乱局,并选择合适的新皇支持,以期未来减少朝廷从女帝在位时起便不断从江南大肆抽血的动作。
但随著局势变化和时间推移,楚明渐渐感觉到,越霆的目标有所改变。
对方似乎存了最终改朝换代的期望。
这一发现令楚明悚然而惊。
不单只在于越霆对大干朝廷生出不臣之心。
同时更在于此事如果推行下去,难度与风险直线提升。
越霆想要争天下,需要进一步压榨整个江南以作供给。
同时也令包括楚氏一族在内的江南各大势力面临更大的危险。
这反而同楚明的初衷背离。
「我此番回山,跟掌门师兄仔细详谈此事。」越青云言道。
楚净璃看著对方:「大哥你对此怎么看?」
越青云闻言再次沉默,过了片刻后方才继续说道:
「如果能早日结束天下战乱,战后也能善待百姓,我不反对江山更迭,但我并不看好父亲所为。」
楚净璃轻声道:「大哥,难为你。」
越青云闻言反而一笑:「只是世道变了,我没有变而已。」
笑过之后,他面上神情转为怅然:「世道变坏了,我想它重新变好,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楚净璃摇头:「大哥不是担心自己做事起不起作用,而是担心自己做事,作用可能适得其反。」
越青云这次没有回答。
兄妹二人同时沉默。
………………………………
越青云返回道门南宗山门的时候,也给岭南的徐永生去了一封信,提及石靖邪南下前往佛门南宗祖庭曹溪。
徐永生打听了一下,听说石靖邪平安无事抵达韶州曹溪,便先放下心来,没有著急前往相见。
他筑堤修坝的工程,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
随著时间推移,一条长达二十里以上的坚固堤坝,渐渐成形。
徐永生更带著人四处开凿,同时修缮了附近农田的引水灌溉渠道。
等到了大堤彻底建成的一日,广府都督府长史尹道亲自来贺。
他命人运来的礼物,赫然是一块上乘的石碑。
当地里正、乡老趁农闲时间带著附近百姓,纷纷前来向徐永生道谢:
「先生神仙中人,一片仁心,遗爱千年,东河乡上上下下肝脑涂地,没齿难忘。」
尹道亦递笔给徐永生微笑道:「恒光莫要推辞,过往有类似事,都是少不了的。」
徐永生也不矫情,接过毛笔,无需沾墨,就直接在石碑上书写,四个大字一挥而就:
「东河永固。」
柔软的笔锋到处,犹如斧刻刀削,石碑上大量石屑飞扬,但又不散开,仿佛被无形的气流包裹。
待徐永生留下自己的落款后停笔,那些被无形气流包括的石屑也整齐挪移,然后落在一旁。
这几个月来,徐永生在工地上不说挪山断河,却也展现不知多少落在凡人眼里可称神迹的本领。
当地百姓早就当他如神仙中人一般,这时见徐永生题字,大家都欢呼雀跃,满心崇敬。
在徐永生停笔后,当即有人连忙上前,将碑立好。
然后人群微微散开,很快有乡民几人一队,一起带另一块石碑赶来,却是他们专门请人雕刻,背面一篇文章用于记述徐先生修坝筑堤的经过,正面则是三个大字:
徐公堤。
当前正是盛夏将要入秋,江河时常泛滥,雨水充沛。
正是因为顶著如此环境,便是徐永生也忙了许久方才令长堤完工。
而当堤坝筑成后,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两岸水灾顿时大幅减轻。
是以不单只是一块碑,有不少人家从今年开始供奉生祠,正是感激筑堤修坝的徐先生。
宁山、奚骥、沈觅觅、尹兰舟等人也同样得到称颂。
完成这条徐公堤,徐永生亦能感觉到自己腰椎地阁中,第七枚「仁」之玉璧微微震动,标志著他成功完成第七层「仁」的历练。
到这一步,他在三品期间有关第七层「仁」、第三层「义」、第三层「信」的相关儒家历练,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