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盘古勋章(2 / 2)

「它是对开辟新的科技纪元者的至高礼赞,不设固定评选之期,不循常例颁发之规!」

台下白发苍苍的老院士们呼吸微滞。

虽然对于这个科学技术奖的归属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盘古勋章是真的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了,这荣耀到头了吧。

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章虽尊贵,终究年年有主,而眼前这枚勋章却跳脱了所有陈规它以「盘古」为名,不设评选章程,不载荣誉名录,好像只为一人一功而铸。

尤其是联想到洛珞的年纪,洛珞虽然年纪很轻,还没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奖项,但这枚盘古勋章的立意比之设立个洛珞科学奖也丝毫不低了,甚至还要更高。

毕竟提起这个盘古勋章的名字,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那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堆。

而相比于其他人的羡慕和惊讶,洛珞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这同样在他的意料之外。

镁光灯的闪烁在视野里化作模糊光斑,所有声音倏然远去。

金属触感沉甸甸压在洛珞心口,冰凉的金属触感下涌动著滚烫的隐喻,这一刻他甚至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心脏猛烈撞击胸腔的震动咚!咚!咚!

之前跟他核对的流程单上可没有这一项!彩排时也没人提过一个字啊!「盘古勋章」?以他亲手点亮的「盘古堆」命名?巨大的惊喜瞬间充斥著他的整个脑海。

舟山实验室首次点火的刺目蓝光、伶仃洋选址地呼啸的海风、荣成图纸上反复修改的抗风系数无数个艰难突破的瞬间,此刻竞凝聚在这方寸之间。

他想起领导那句沉甸甸的「容不得闪失,只有你能担此大任」,想起法国ITER宣告放弃的传真,想起乐山堆地动传感器阵列上「小梅」精准的预警曲线。

勋章承载的,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是千万双手托举起的聚变曙光。

惊愕褪去后,一种近平神圣的责任感伴随著勋章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肩头。

这枚勋章,是对「断层式领先」的确认,更是对未来不容有失的鞭策。

威海荣成十万兆瓦的峰值功率、珠江口的海水淡化模块、川南页岩气区的能源替代—未竞的工程图景在勋章幽蓝的光芒里舖展开来。

盘古堆撕裂了化石能源的黑暗纪元,盘古勋章则劈开了荣誉体系的旧山河。

它用名字宣告:此乃划时代丰碑,非人力可复刻;此等功勋,当以开天之神为铭!

他抬首望向台下,看见刘艺菲捂著嘴,黛青旗袍上的翡翠胸针随呼吸轻颤;

看见后排白发院士们肃然起敬的目光一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从点燃「盘古堆」到并网「伏羲堆」,这条路上每一道技术鸿沟都意味著多少代的求索。

掌声再度雷动,但这一次带著历史的重量。

记者镜头疯狂捕捉著特写:勋章蓝宝石核心折射出的冷光,恰似舟山基地里那轮永不熄灭的人造太阳。

洛珞指尖拂过盘古浮雕,冰凉触感下涌动著滚烫的使命一这枚孤独的勋章是终点,更是起点。

聚光灯下,年轻的面庞与璀璨的勋章交相辉映,宣告著一个崭新的、由华国引领的科技纪元已然到来。

那些曾经需要漫长等待的荣光,在真正的时代巨浪面前,也只能选择让路,等待下一次潮汐。

「洛珞教授,祝贺你!」

领导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洛珞耳中,充满了肯定与期许:

「盘古堆点亮了星火,伏羲堆照亮了未来,这是划时代的成就,要继续努力,把聚变的光芒,尽快带到每一个角落。」

「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支持!」

洛珞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著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坚定: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不负重托!」

这一刻,舟山、伶仃洋、荣成、乐山宜宾—一个个聚变堆的蓝图在他脑海中闪过,目标无比清晰。

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瞬。

台下,刘艺菲仰望著台上的爱人,这一刻的他,仿佛承载著整个时代的重量,散发著令人心折的光芒。

紧接著,大会秘书长郑重宣读了《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O

他在宣布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后,开始宣读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及主要完成人名单。

每一个名字,每一个项目,都是华国科技攀登高峰的坚实足迹,会场的气氛随著奖项的宣读而起伏。

颁奖典礼结束后,进入获奖代表发言环节。

作为分量最重的最高奖以及盘古勋章的获得者,洛珞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这个职责。

他走到发言台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目光扫过全场。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开启了聚变时代的年轻科学家会说些什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洛珞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全场,清晰而平静:

「今天,能够代表夸父项目全体参研人员站在这里,我感到无比荣幸,更深深感受到这份荣誉承载的期望与责任。」

他的发言简洁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充满了理工科特有的逻辑与务实。

他的发言不过七八分钟,言简意赅,却句句铿锵,充满了对科学的敬畏、对团队的情谊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没有煽情,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严谨的态度,确保后续项目的顺利推进,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变之光,照亮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并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当他以一句「谢谢大家」结束发言时,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这掌声,既是对伏羲堆成就的庆贺,更是对这位年轻领军人物的担当与格局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