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扬国威;修《永乐大典》,堪称千年百科全书;还奠定《坤舆万国图》的基础,做出世上第一幅真正意义的世界地图。
苏河缓缓道来:
“永乐继位后,首先削了所有亲王的权。”
“因您的祖训,他规定往后亲王只能待在自己封地享福,不可掌兵。”
“正是这一举措,导致后期大明被老朱家子孙拖垮。”
听到这,朱元璋恍然大悟!
当初他就觉得亲王赡养政策有问题,奈何数学不好,算不清后果。
现在一听朱棣上台就削藩,他顿时明白。
大明后期灭亡,不能全怪他!
老朱越想越气,拍案而起:
“好哇!合着是老四自己造反成功,就怕别的兄弟也学他!”
“还有你!为啥不早说?让咱憋屈这么久!”
苏河早已摸清老朱脾气,假装害怕,配合演戏:
“陛下冤枉啊!祖训是您定的,后人哪敢轻易修改?”
“要怪……就怪您考虑不周。有些祖训,您在世时镇得住,您若不在了,后世子孙没您十分之一本事,怎管得了这庞大帝国……”
“闭嘴!”朱元璋打断他。
再这么说下去,全是他的锅。
苏河无语。
想听的是他,逃避的也是他。
可谁叫他是皇帝?
苏河只能继续。
“朱棣继位后,除了登基初期,基本都在打仗。他当武将的时间,比当皇帝还长。”
朱元璋皱眉:“穷兵黩武?朝政不管了?不怕被权臣架空?”
“这您不用担心,您忘了他还有个儿子,洪熙帝朱高炽。”
“作为五龙第四位,朱高炽虽不善打仗,却极具政治才能。”
“他是‘仁宣之治’的基石,就连朱棣要军费,都得经过他同意。”
“后世都说,永乐年间大明实有两位皇帝:朱棣管打仗,朱高炽管文政。”
“那时的大明,达到二百多年最巅峰!”
苏河并没夸张。
史上甚至流传朱高炽的吐槽:
“哪有什么永乐大帝,不过是替朕北征的将军罢了。”
听得老朱心头舒畅,刚才那点不快全抛脑后。
他重新坐下,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让苏河继续。
“后来永乐五次北征,追杀北元旧部,多次和瓦剌、阿鲁台鞑靼等势力血战。”
“打得漠北敌人闻风而逃,见明军就躲。”
“但连年征战,大明损耗也极严重。”
“最终,永乐在班师回朝途中病逝。”
朱元璋沉默。
本以为草原部族会死战到底,谁知他们只会逃窜骚扰。
这群野蛮人,永远觊觎中原!
“这群王八蛋!是咱大明多年没收拾,皮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