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439章 ,发展农场模式的根本原因

第439章 ,发展农场模式的根本原因(1 / 2)

第439章,发展农场模式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北方各地巡抚齐聚一堂,將目光聚焦在陈子昂身上,要说今年民朝最出彩的行省必然是河南行省,在整个北方都乾旱的情况下河南府实现了大丰收。

大同报更是累片报导,北方其他的报社,也派出了记者,去河南府採风。

而只要这些记者回来,就会大篇幅的报导河南农场的情况,都给予了高度的讚扬,认为这种模式可能是以后实现大同之治的方法。

一时间,河南行省大有成为整个北方热点中心的样子。

山东巡抚周天一脸钦佩地靠近陈子昂,拱手说道:“兄长,您可真是神了!洛阳府竟能把百姓都吸纳进农场,您究竟用了什么法子

我在山东也推行了抗旱会,大力建设农场。刚开始,大家热情高涨,农场初见成效,可这情况总是反覆无常。有些地方农场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不少农户加入;但有些地方却一塌糊涂,最后只能解散。您给我好好讲讲,这其中到底有啥诀窍”

河南府今年田地亩產超过了200斤,这些高產並非依靠土豆、红薯等高產作物,而是以小麦、高粱、小米等主粮为主。

相比之下,北方其他行省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今年又是旱灾之年,北方普遍乾旱少雨,农田里的庄稼像是被抽乾了水分,奄奄一息,大部分行省的亩產只有120斤左右。

好在大同社让黄河改道,大范围修建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像一条条巨龙蜿蜒在大地上,极大地减缓了旱灾的蔓延。

同时,迁移严重乾旱地区的百姓,让他们能在更適宜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方百姓加入抗旱会的积极性极高,达到了九成以上。毕竟,在恶劣的天灾面前,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活下去的希望。

而在南方,情况则大不相同。南方收復不久,气候相对温和,百姓分了田地后,自耕自种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南方的土地肥沃,一年能种两季,只要水利设施跟上,普遍亩產超过300斤。

曾经,江南的农户为了节省粮食,一日只吃两顿,忙时吃乾饭,閒时只能喝稀粥。

但自从大同社推行均田制后,农户们手中有了充足的粮食,饿了上百年的他们终於可以敞开肚皮吃饭。现在,江南民间流传著一首顺口溜:“早上金皇后,中午白书生,晚上玻璃秀。”

意思是早上能喝上香甜的玉米粥,中午吃上雪白的米饭,晚上喝上营养丰富的小米粥。

山西巡抚魏青和陕西巡抚黄松年好奇地看著陈子昂,眼中满是疑惑。

大家都在闹旱灾,粮食收成普遍不好,为何河南行省能独善其身,比他们要好这么多

而且,大家都靠著总理大臣府拨款建作坊、修大型基建工程,可今年河南行省却能用自己的税收结余,建起一个大型钢铁厂和一个大型机械厂,投资都超过了百万两。这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对於钢铁厂,黄松年倒是不怎么羡慕,毕竟关中的钢铁產量超过了50万吨,像这样年產上万吨钢铁的钢铁厂,在关中虽然不是到处都是,但也超过了双手之数。

大同社前期把大量资源都投入到关中,工业发展的先发优势明显,规模效应越来越大,轻鬆碾压了北方其他地区的钢铁行业。

但其他巡抚就不一样了,他们很难一次性拿出200万两银子来发展重工业,所以对陈子昂的生財之道充满了渴望。

陈子昂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要想把事情办好,首先要委任人才,而后诱之以利,最后严明制度。

河南府的农场能有今天的成绩,高俊功不可没。他可是种地的专家,管理农户也有一套,同时农户也欺骗不了他,更重要的是他是有真本事的农户都服他,这一点尤为重要,万眾一心才能改天换地。”

傅山听了,连忙问道:“如何诱之以利,还得麻烦兄长详细说说。”

陈子昂笑著解释道:“我们给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能购买到先进的农具,提高生產效率。同时,我们还为他们缴纳厚生金,让他们在年老、生病的时候有保障。这些措施让农户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就愿意加入农场了。”

眾人听了,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称讚。

黄松年又问道:“那又如何严明制度呢”

陈子昂严肃地说:“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农场规章制度,对农户的行为进行规范。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比如偷拿农场的物资、不按时完成生產任务等,就会按照制度进行处罚。我们还设立了监督小组,定期对农场进行检查,確保制度的执行。”

周天听了,气愤地说:“陈大哥说得太对了!山东的抗旱会就是因为总出现这样的害群之马,才搞得一些人退出。我们一定要学习河南的经验,严明制度。”

辽东总督府教喻李驥才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便农场建得好了,增加的这点亩產应该不足以支撑河南行省拿出200万两银子来建设钢铁厂和机械厂吧”

辽东地广人稀,发展农业得天独厚,为了不浪费这些土地,辽东现在是半耕半牧,当地的百姓既种地,也放牧养牲口。

所以即便辽东的土地亩產只有6~7斗,但因为分的土地多,广种薄收,加上卖牲口的收入,去辽东的移民收入普遍比中原农户要高一些。

李驥才也想在辽东建个钢铁厂,一方面是现在辽东各种农具还需要关內供,他觉得太麻烦了。

另一方面他想修建辽东通向关內的铁路,修钢铁厂能把更多的收益留在辽东本土。

只可惜到现在辽东也只有几个小的铁匠铺子,想要建大型钢铁厂,辽东总督府还没这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