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难做(1 / 2)

崭新的校舍、整齐的民房、整洁的街道。

还有那每天机器轰鸣的工厂,处处透着生机与希望。

人们脸上的愁容渐渐被笑容取代。

提起周文琪和陆黎辰,无不竖起大拇指。

周文琪和陆黎辰也再次被县里表扬,成了人人夸的模范夫妻。

他们的名字被写进报告,他们的故事被媒体报道,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可他们从不因此骄傲,依旧像从前一样低调做事,踏实做人。

可话说回来,月亮圆到极点就会亏,水满了就会溢出来。

老话说得好,盛极必衰,福祸相依。

就在他们俩事业顺风顺水,村里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新的麻烦又悄悄来了。

钢厂改革后,新设备顺利上马,管理也全面升级。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原本每月产出一千吨,现在翻了三倍,达到三千吨。

然而,产量上去了,货却卖不出去!

订单寥寥无几,仓库堆得满满当当,资金链开始吃紧。

经销商不买账,说市场饱和,价格压不下来。

一时间,厂子里人心浮动。

工人们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发不出工资。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哒哒”声。

尤其是库存那一栏,红字格外刺眼。

“厂长,这个月钢材堆得多得仓库都快塞满了,上个月的还没出货呢!”

助理小朱站在旁边,满脸愁容地汇报。

他手里拿着最新的库存清单,纸张被捏得有些发皱。

“销售科那边说,客户订单没上来,几家大厂也压着不签新合同……咱们现在,真的卖不动了。”

产能过剩,这事儿,陆黎辰压根儿没想到!

他原本以为,只要产量上去了,订单自然会跟上来。

毕竟钢材是硬通货,国家基建项目多,市场不会缺需求。

可现实却狠狠扇了他一耳光。

以前厂子效益平平。

每个月产量刚好够完成任务,不多也不少。

机器老旧,工人干一天歇半天,勉强维持运转。

但至少账面平稳,没有积压,也没有亏损。

日子虽然清苦,但没人喊饿,没人闹事。

现在听了媳妇周文琪的建议,效率上去了,效益也上去了。

可产量太多卖不掉,反倒成了头疼的大问题。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更新生产线,优化流程。

工人们从三班倒变成两班满负荷运转。

一开始,出货量翻倍,收入激增,上级还专门发了表扬信。

可这才过了几个月,市场饱和的信号就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价格战打不起来,合作方犹豫观望。

钢材像雪一样堆在仓库里,越积越高。

摆了摆手,陆黎辰脸色严肃,勉强稳住语气。

“这事我来想办法,你先去传个话,这个月车间不用赶工了。”

他知道,这句话一旦传出去,人心就要乱。

可再不控制产量,厂里的资金链就要断了。

小朱应了一声,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文件,也只能叹口气,转身离开。

他知道,停工意味着什么。

不只是工资缩水,更是士气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