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皇叔且慢 > 第766章 宰相之才

第766章 宰相之才(1 / 2)

这位少年举子目光炯炯看向众人,“官家既已下旨,言明无论契丹人还是宋人,量才录用,君无戏言,若因些许疑虑便朝令夕改,或心中存有芥蒂,天下人将如何看待官家?如何看待我大宋之气象?连几个契丹士子都容不下,还谈什么海纳百川,开创盛世?”

少年举子的话像一把锐利的刀,劈开了温情的面纱,露出了地下更硬核的逻辑,这不是施舍,而是自信的征服和大宋信用的体现。

茶肆内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击掌赞叹,“这位小兄弟说得好,正该如此,让他们来考,正好叫他们知难而退,晓得天朝上国的分量!”

也有人忧心忡忡,“然则...若真有那等才华横溢的契丹人高中了,难道真要与他们同列朝班?”

一些老成些的士子抚须道:“关键不在是否允许其参考,而在考什么,今年春闱策论,定然同治边有关,便是要看其人是心向王化,还是心存故国,文章之中,可见心性,朝廷自有明断!”

“正是此理!”王旦微笑接口,“子曰:有教无类。科举便是最大的教,若能以圣人之道教化之,以进士功名笼络之,使其为我大宋所用,则胡汉之分别,自然会渐次消弭,此乃釜底抽薪之策也。”

争论还在继续,但话题已从“该不该”,转向了“如何考”、“考中之后如何”,担忧并为完全消失,但王旦的宽仁格局,和这位少年举子的锐利自信,像两道强光,照亮了另一种可能性,引导着这些未来的官员们,用更宏大、自信的视角去思考帝国的未来。

茶肆中,还做着一个华服少年,他坐着品茶,可手捧着茶盏却忘记了喝,全神贯注地听着这些举子的议论,直到日暮时分,才带着随从离开。

他沿着御街朝着宫门口而去,侍卫见他没有阻拦,恭敬行礼后目送他入了宫门,得知官家在重光殿,立即转了方向。

“孙儿见过祖父!”这少年正是太子赵惟正,他朝赵匡胤行礼之后,又朝站在一旁的父亲赵德昭作了一揖,不等二人开口,迫不及待地就将自己在茶铺中听得的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王祐家的老三?”赵匡胤嘴角露出一抹微笑,“朕记得他两个兄长,皆是稳重守成之才,没想到这幼子,年纪轻轻,竟有这般见识和胸襟...看他析事,能跳出一时恩怨,直指收心治国之本,格局开阔,气象雍容,好,比他两个兄长更胜一筹,王祐有福气啊!”

赵德昭听到赵匡胤这番赞叹,忍不住揶揄道:“爹当初还要贬王祐的官,要不是儿子劝下您啊,可一下子少了四个栋梁之才呢!”

“哦?还有此事?祖父为何要贬王参政的官?”赵惟正一下来了兴趣,追着问道。

赵匡胤瞪了赵德昭一眼,心想彼时自己是皇帝,有些脾气怎么了?谁叫那王祐硬得跟石头似的,还一直顶撞自己?贬官那还是好的,没流放斩首算是自己仁慈了!

赵德昭见此,笑着道:“过了这许多年,究竟为了何事,我也忘了,这便不说了!”

赵惟正很有眼色,点头称是便不再提。

“对了,那个言语如刀、气势逼人的少年郎,又是谁家郎君?这般年纪,便有如此锐气与见识,绝非池中之物!”赵德昭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