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里,俞灵妙还真翻出来了一些关于种植水稻和种植果树等的书籍记载。
什么种植水稻的同时稻田里养稻花鱼,鲤鱼,甲鱼,小龙虾啥的,说是种了之后等水稻丰收的时候也就是产这些的时候。
不过就眼下这情况,她还没把水稻弄出来呢,养殖什么甲鱼鲤鱼的,这就算了吧。
在对比了几本书之后,俞灵妙确定了下来,现代的水稻种植技术并不是直接撒谷子进田里的。
现代的水稻种植,那是需要先把谷种培育成秧苗,再人工把秧苗或抛或插进水田里的。
在书上俞灵妙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选好的谷种先是泡进水里,要每天换一次水,泡个三四天,等谷种长出小嫩芽之后就可以拿去育苗。
手插的秧苗很简单,选一块松软湿润的土地拍打平整,先淋一遍水,上面撒上筛好的细土,再撒上一层发芽的谷种,最后再撒上一层筛好的细土,等细土完全盖住发芽的谷种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随后,把一根根竹竿插在秧盘两边,形成一个半圆形,顶上再遮一块塑料布,边上用泥土把塑料布盖上。
然后时不时地给里头放放风,要是热的话还要适当的淋淋秧苗,自然等待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秧苗就能出来了。
抛秧,其实说来也简单,首先要有固定的器具——秧盘。
先把泥浆放进秧盘之中,再把发芽的谷种均匀的抹入其中,这一步之后,其余的步骤就跟手插的秧苗是一样的操作,竹竿,塑料布盖着,淋水,这些都是少不了的。
而这秧苗的成苗时间,据书上所描写,这是根据气候决定的,要是气候温暖的地方,最快半个月就能秧苗就出来了。
俞灵妙认为,岭南道这地方应该算得上是气候温暖了,毕竟她把温度计拿出来,温度都能飙升到三十一二度。
她从书中整理出一套育秧苗的步骤,然后又去看了一些如何沤肥什么的资料。
这么一找下来,她发现她这个书房还真是蛮应有尽有的,她要的农事方面和霍雪风要的军事方面的书籍都有,还有各种商业思维是商业经啥的。
俞灵妙决定,以后她要好好读书或是好好跟胡大夫学习医术,不能再一有时间就摆烂摸鱼了。
出了空间之后,她没有立刻去找俞天虎,而是先去了苏先生那里。
当得知俞灵妙打算在农事这一块做新的尝试,苏先生很意外。
“妙妙,你有想法?”
俞灵妙:“先生,岭南道虽然气候温暖可以一年种两季水稻,但是产量太过低了,我觉得我们在这一块还是要加强一下的,不然很有可能会形成跟当地居民一样的状况。”
现在当地的百姓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以说,要不是刚好他们先锋军赶到这里,这些人的下一步很可能是饿死。
灾荒没到这里来,粮食还能产两季,人倒是给饿死了,这找谁说理去?
往年当地的百姓当然不至于这样,毕竟往年这些百姓最差手里还捏着一点微薄的积蓄,但今年,银子都被谢寅给骗走了……
闻言,苏先生点了点头。
确实,说句实话,要不是先锋军这一路以来运气不错,寻到了几次粮食,他们先锋军只怕也走不到这里来。
而这段时间他们又是用粮食当工钱,本身自己又是上千上万人的消耗,他觉得现在他们粮仓那里还能剩下粮食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