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知鱼掂量着碎银,脚步轻快的往外面走。
陆子明见她两手空空。
惊讶道:“都卖了?”
江知鱼点头:“走吧,我们回家!”
陆连山见她脸上的笑意,揉了揉她的脑袋。
轻声道:“走吧。”
江知鱼看在今天用了陆连山面子的份上,仍由他在自己的脑袋上揉了揉。
李婶在牛车上还在和几个婶子感叹。
“我们知丫头还真是厉害啊,一下就把这些都给卖了出去。”
“大功臣”江知鱼正吃着陆连山买回来的点心,被陆连山圈在臂弯里,要多乖有多乖。
“就是啊,没想到我们连山的名气这么响。”
刚才李婶给几个婶子都分了钱,还把许愫的那一份交给了江知鱼,让她带回去。
光是许愫的那些就已经卖了半两银子了。
这可不少了。
都是因为许愫的绣工好上一些。
“我们啊都是沾了连山和知丫头的光了。”
有个婶子不好意思的开口。
江知鱼和那几位姑娘开口说的时候,就是把她们都算成了家人。
她明明可以只卖许愫的那一份的。
“这丫头是我们青莲村的,自然向着我们村里人。”
李婶看江知鱼现在是越看越喜欢。
不光是念书厉害,这卖东西也厉害的很。
“李婶婶,刚才那个姐姐和我说,你们要是还有好一点的绣花样式,可以拿到胡记绣坊去,说不定还能在那里做工呢。”
李婶听到“胡记绣坊”四个字,一下就想了起来。
面上一变:“这绣坊的要求可多了,上次拿你家二婶婶绣的荷包去,人家都没看上呢,我也看了人家那做工,我们这差太远了。”
“是啊,里面好一点的帕子都要卖一两银子多呢。”
“特殊一点的花样更是贵了,我还没见过有几两银子擦脸的帕子。”
她们这普通帕子也就卖个几十文钱。
糟蹋了也没事。
胡记绣坊是慈安县最大的绣坊了,柳镇就有一家。
里面的衣服才是最贵的,一套下来估计要十几两银子。
十几两银子都够她们村里普通人家生活一年了。
“二婶婶绣的也不行啊?”
江知鱼也知道胡记绣坊的名声。
慈安县最大的绣坊,足足有五六家。
上辈子的时候陆连山还给她在胡记绣坊做了一件粉色的群衫。
本来是要做嫁衣的,只是当时陆连山已经有了功名,便没有用上胡记绣坊的布料了。
“可不是,那地方的绣娘啊,那手都白嫩的,我们手上都是老茧了,摸布料都糙一些。”
李婶叹了口气。
“不过我们能这样卖出去也很不错了,也不是每天都做这,家里还要种地的。”
她们也就晚上做一下针线活。
这一堆帕子就攒了有三个月了。
也才几十条。
江知鱼暗自记了下来。
陆连山虽然攒了不少的银子,但这些肯定不是一直用不完的。
加上这三年他要一直在白鹿书院念书。
也不没有办法从别的地方赚到银子。
江知鱼更不想让他去抄书了。
陆家这么多人,等到陆连山考取功名了,家里也不能拖累他。
上辈子陆家就是吃了没有银子的亏。
穷了大半辈子。
最后也没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