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陆村长家中。
李氏把陆子明喊到堂屋中,让他把今天陆连山说的话说给他爹和爷爷。
“子明,是有什么事吗?”
陆村长看着陆子明面色凝重的模样,一时间有些踟蹰不安。
他这个大孙子性情比起陆堂家的那个还要孤僻些,平日连家门都不怎么说,就是同家人也鲜少说话。
今天他一回来,李氏就把家里的人都叫了来,二房三房的人也在堂屋等着。
“是啊,嫂子把大家都喊着来,是有什么事啊?”
二房的钱氏站在陆老二边上,扫了一眼李氏和站着一言不发的陆子明,神情有些不耐烦。
陆老大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回来的时候自家婆娘一脸激动的拉着他,刚要说又把话咽了回去,非要等家里人到齐了说。
他心里也是好奇的很:“子明,你有事就说。”
“爹,爷爷,我准备参加明年的童生试。”
陆子明手垂在身侧攥成了拳,似做出艰难的决定一般。
“我不去镇上的学堂了,就在家里看书。”
家里一早就有让陆子明参加县试的打算,也准备好了银两去找了镇上的先生,陆村长为此还托了不少的关系。
陆老大一听,当即就不同意,陆子明的学识又比不得陆连山聪慧,他们家也没有像陆堂一样能教导他的人,不去学堂,怕是连县试都过不了。
陆村长没陆老大那么着急,他了解陆子明,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有原因的。
“子明啊,你不去学堂的话,在学习这方面可能比不得镇上县里的那些学子,爷爷也帮不了你什么。”
他是觉得如果陆子明不念书的话,可能一辈子就和他们一样,一直困在这个小小的青莲村,一辈子就是个农民了。
所以即便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他也想办法让陆子明认字读书,这么些年陆子明也争气,书也念得有几分起色。
早早便做了参加县试的打算,去学堂的事情去年就商量好了的。
“爷爷,今天陆连山来家里,给了我两本书,又给我讲了县试考试的要点,我这半年好好准备,时间足够了。”
陆子明想起下午陆连山在他房中和他讲的那些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之前一直困惑他的问题,被陆连山一讲马上便能理解了。
他下午看了两个时辰的书,陆连山在书旁边写的批注又十分详细,如果不是李氏喊他,他可能都没意识到外面的天都黑了。
“爹,这陆连山你可放心吧,他和知丫头今天来借东西,就带了两本书给子明。”
李氏见陆子明说的停停顿顿的,心急直接帮他把事情的缘由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就是陆家的二房和三房都楞了。
他们家是和陆堂家有些交情,但也只是邻里的关系,同样姓陆,陆连山家那也算的是三代读书人,和他们家这几代都是务农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