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兴唐 > 分节阅读 449

分节阅读 449(2 / 2)

几位宰相到来,李威先说了金银的事,道:“我朝货币有许多弊端,特别是布帛做为税务,每年都有许多àng费。可是不用帛,钱又不够。多年以前,我与母后就提过,想做金银为币,辅助货币,减少àng费,弥补货币的不足,而且贵重,携带又十分方便。但母后说了一句很睿智的话,金银很少,百姓很难认识。连铜币都有民间si铸,屡禁不止,况且更贵重的金银币。”

“太后所言乃是至理啊,”薛元超立即说道。

对薛元超,李威不痛恨,这个人很软弱,一恫吓就成了过街的老鼠,另外怀中揣着一份大单,也有底气。从容说道:“但自航海业开始之后,我朝多为输出国,金银始多,用作器皿,同样是一种àng费。所以儿臣有一个想法,发放薪禄时,用部分金银代替,一些偏远地区,粮帛作税贡jio,有时候朝廷所得不够运费支出的,也可以用金银代替。同时,替金银将价位定夺下来。儿臣想,一两银作价一千两百文钱,一两金作价六千文钱。”

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很多东西。

想要金银成为正式货币很难。但最少让它最大限度地流通,这一来一去,再多的金银,也不足朝廷的用度,那么金银就流通起来。一流通起来,认识的人也就多起来,渐渐地能从官方到民间演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任何强迫。流通也是稳定兑价的前提,现在的金银价十分hunàn,高时金一两能值八千多文,低仅五千文,银高时能达到两千文,低时一千文不足。各地价格也不一样,比如三港,因为得的多,价就低,偏远重首饰的地区,价就高。

用途也是多首饰与器皿,纯金银的形状也不一样,有饼子,有锭,有叶子,有条子,还有不规则状。想要兑钱,必须到柜坊,这是专业人士,成sè,试一试轻重,敲一敲声音,再咬一咬软硬,就知识成sè有多纯了,再根据成sè,兑现成铜钱。

其实有的大宗jio易,已经悄悄在用金银代替,方便,又不显眼。但不是主流,比如买一块胡饼,价只值一文钱,甚至一文钱两个,拿一锭五六两重的金子,饼夫怎么找给你就是有的找,万一碰到西贝货怎么办咱不卖行么

魏同玄说道:“有很多弊端”

不是反对,是有许多弊端,虽然这个手段已经温和得不能再温和。比如一点,太贵,民间流通不易。还有,有许多利益的瓜葛。开设柜枋,多是各大家族与各个有势力的富商,每年通过cào纵兑价,都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收益。

李威徐而说道:“我知道,此乃为大宗jio易做准备的,民间也不是不能流通,化得薄与小,同样可以jio易。而且越小越薄,金银越不容是铁作伪。毕竟比它软的金属不多,有它软度,也没有它的亮度。也不是立即流通再说利益的纠纷,看似是有,但长远却是共赢,流通得越多,兑换的也越多,标准定了下来,他们得利是少,可量一多,收益反而能增涨起来。因此,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弊的一面,要看到它积极xi面。秦用严法,而得天下。然又以严法失天下。汉于是宽松法纪,再度得天下,东汉因此又失于天下。于是自三国后,两大贤相诸葛亮与王猛,用法都很刚猛,正是因为时与时不同而。比如人穿衣服,冬天衣服穿得厚,夏天衣服穿得单薄,要与时俱进,这才是国家长久之道。可每一个变革,都会有利益的纠纷。这要看其中的得与失,比如这个”

将一个小箱子打开,里面放着一个事物,是一个简单的小天平。另外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砝码。

正文第四十六章轻重

第四十六章轻重

怀中一张大单,但不说服父母亲与这几个宰相,金银不能成为准货币之一,那么只能在各个柜坊阅现。本来从大食倭国南海天竺各国得到了许多金银,对价格冲击很大了。再加上这张大单的冲击,金银价能泛滥成灾,甚至引起灾难。依然会获利,可十分小,一小又有许多人反对,这项jio易就不得不流产。

所以准备了这个简易天平,有一个直观的说服力。

天平摆在桌子上,砝码也拿了出来。指着天平两端说道:“东边这个方向是对我朝有利的,西边这个方向是对我朝没有利的。各位先看,一旦如我此策去做,会有什么样的利弊。先看对偏远地区的冲击,越是偏远地区,越是不能很好的完成贡税,比如南诏等地,只是象样的征缴一些贡品,算是臣服了。但我朝呢,回报却是许多财物,面积与人口是臣服,可朝廷不仅没有谋得利益,相反是付出。只付出没有回报,只好松懈的管理,维持表面上的臣服。但这些地区百姓有没有过好呢没有。中央政权羁縻,先进的模式没有带过去,生产方式落后,因为没有征税,没有直系的管理,与大漠一样,让头系管理族人,酋首在地方上力量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一定时候,就会有野心产生,中央王朝又不得不派出大军征缴。甚至长久下去,产生严重的隔阂,中央王朝强大时,不存在问题,但不可能永远强大,一旦稍作衰落,不仅是南诏、jio趾等地皆会相继反叛,反过来又加继了中央王朝的衰落。实施金银制,可以有限的征一些税务,有了收益,朝廷就会有相关的回报。弊端是当地一些酋首的不满,以及官吏减少了贪墨。可是有了回报后,造福于百姓,朝廷对百姓更有凝聚力。因为有了收益,朝中不会有轻视,就会强化这些地区的治理,包括教育礼制,更容易同化。暂时头人的不满,却能换回长久的融为一体,最后与中原无异。”

有许多原因,但李威说得也是原因之一。

说着,将砝码摆在两边托盘上,天平的杠开始向有益的方向倾斜。

“再看次边远地区,对此,朝廷一直征税的,因为运输不便,税务不得减轻,比如岭南与剑南中南部地区,江南道的西南地区。百姓依然感到生活艰难。实施了金银制后,运输轻便,百姓负担轻,朝廷收益反而在加重。羁縻地区可以先不议,但对这些地区,就会立即给朝廷,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的益处。”不过这一条也不容易,要必须将各地的布帛粮食劳役折算成金银铀来计算,再用钱来代替租庸调制。实际上这就是一条鞭法的雏形,这一点李威却是没有想到的。他只想着好处与坏处,是否方便,也不是全部一条鞭法,对于水运方便的地区,依然是租庸调制,北方与关中缺粮,没有南方的粮食供给,北方将会出现更大的hunàn。因此,这是局部地区的一条鞭法,而不是整个唐朝。

还有就是刚才所说的各个柜坊主的利益,没有必要再说了,又说道:“自我朝立国以来,实施的是租庸调制,这是因地制宜之策。纳税人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所出是农桑,外部环境因为缺少现钱,包括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