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起云涌,一场针对王琳的兵祸在各方牵制下,被消弭于无形,周国将襄阳附近的昌州划给了萧詧,安顿这个残梁小政权。
然而萧詧如今的影响力比之王琳则弱上少许,自江陵城破,梁元帝死后,原南朝士人就对这个傀儡政权爱恨交加,怒其不争,如今又为王琳所败,最后的体面都被撕下,因此不断有人南渡江陵,投奔王琳。
萧詧忧愤异常,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周国常有动议,是否直接将萧詧等人迁到长安去。
此前西魏攻打梁元发生的惨剧,江陵诸人的遭遇,如今的西梁之人都有所耳闻,只觉得长安便是龙潭虎穴,去之必受辱而死,还不如待在荆州之地,苦是苦了点,好歹在这能自己做主,不用受辱。
因此听说了这份动议,萧詧大为惶恐,苦思破局之道,数了一圈,却越发绝望来:
东南是陈国,这个不用想了,他是梁室的贵胄,怎么能去投奔篡贼的后代呢?
西北是宇文周,如今的宗主国,虽然仍能以礼相待,但也不过是因为自己这方还有用,能牵扯住前梁的大旗,使得陈国与王琳不能尽得梁室人心。
尤其是王琳,如今陈霸先已死,现在继位的陈蒨又不知军御如何,陈氏动荡,王琳又是齐国扶持、最能代表梁室的政权,若其击败陈国,强强联手,不说他萧詧,哪怕是周国也危在旦夕。
而且扶立一个梁国的傀儡政权是宇文泰定下的既行策略,但如今萧詧愈发势衰,难以完成这个任务,若不是宇文护全面继承宇文泰的策略意志,轻易取消显得他违背宇文泰的路线,那萧詧的西梁此时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南面的王琳,是萧詧绝对不可能投奔的目标,他去也只是会被当做宇文氏的走狗,让王琳欣喜的拿来告祭太庙,做了人家的天命而已。
东北的高齐,作为王琳的宗主国,想必也是……可能会有一丝机会?
萧詧心中大动,此前王琳与陈国决战,为齐军所阻碍而未果,这似乎是两国有不和之处。
萧詧召来尚书令蔡大宝和相国王操,与他们密议此事:“朕观王逆与齐,似相持不平。”
他将自己的思考说与二人听,也不怕两人背叛,因为还能在这个时间,继续在西梁支持他的人,已经不多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忠于萧梁的纯臣,再多猜忌也只是把人才往外推。
说得更难听一些,不是真的记挂梁室,也没人会来投奔他,不是北投周齐,那便是东投陈国。
而且蔡大宝个性严谨,素有智谋,萧詧推心任之,把他比作诸葛孔明,以为谋主,王操则性情敦厚,同样善于谋略,萧詧登基后进拜相国,比为曹操,两人已经追随萧詧多年,西梁能坚持到现在,也多赖两人之力。
两人对萧詧的性格也已经摸透了,他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桩事。
想想近年来的天下局势,前年齐败周于稷山,去年周齐陈三国皆换新君,而齐国盖因有太后与皇叔威胁,本该是其中最动荡的一国,实际上出的乱子却最小,几乎是平坦继位,至如今尚无他事,而周国则换了第三帝,谁都知道是晋公的傀儡皇帝,陈氏则是旁支入统,后患无穷。
今年战事四发,齐联姻了突厥,平了库莫奚,解决北线战事,而其扶持的王琳也破了本朝,夺走江陵,迫使皇帝萧詧被迫寻求宗主国的帮助,如今被安顿在昌州弹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