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库莫奚的工作告一段落,对于战利品的分配,齐军和突厥人则各有章程。
事后计算的奚贼之首级约有万级,而活着的俘虏,包括两万战兵在内,总共有着接近八万之众,牛羊共计十三万,可以说奚贼的骨干力量一扫而空,即便六部之外仍有些许小部,也已经构不成此前那番大威胁了。
这八万俘虏中,去掉那些重伤老病、难以带走的,奚人俘虏仍有七万之数,需要的粮食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便是库莫奚本族人,也仅够维持半个月。此前齐军千里奔袭,带的粮食已经差不多用尽了,还得开始杀库莫奚的牛羊来充饥,更加剧了粮食的消耗。
御寒衣物的缺口也大,如今是寒冬腊月,一个不慎便容易死人,因此齐军派人急速传信,让齐军后备赶快带粮食和衣物前往漠北接应。
有突厥人在,即便高殷想把俘虏全都带走,他们也不会同意,因此这又减少了粮食的损耗。突厥人也希望得到更多奴隶人口,毕竟有奴隶就能干更多活,虽然草原人不种地,多少也是会放牧,这些库莫奚人都是熟手,在北方过得肯定比中原适应。
不过人口的交涉肯定不是根据他们在哪边更适应来判断的,说一千道一万,齐军就咬死了一点:粮食不足。
这也恰好点中了突厥人的死穴。和齐军一样,他们所携带的粮草不多,掌握骑射技术、善于冲锋长驱的草原人对后勤的理解便是“就食于敌”,说白了要肚子饿便直接开始狩猎模式,或者干脆捕杀路边的牧民,毕竟他们是出来打仗的,找到敌人就是一顿猛杀,打死敌人抢资粮,自己损兵少消耗,虽然很无情,但也是战争之理。
因此从库莫奚处缴获的物资他们本来就所得不少,齐军几乎将所有的钱货都让给了突厥人,粮食也分了不少出去,若是在此之上还进一步要求人口,突厥人就有些过分了。
毕竟高殷这一战的主要目的还是打败奚人,打败的标准是彻底歼灭,否则打垮了死个三四千人,剩下六七万人过两三年卷土重来,搁谁当皇帝都受不了。
这六七万人要不迁回内地,转交给突厥人,那和放跑了也没区别,草原的总人口没有减少,将来还会是心腹大患。
而且高殷率领的百保鲜卑和天策府兵此次多立战功,麾下都需要更多的奴隶和食干作为奖赏,巩固整个八旗制度,现在每让出一个奴隶,高殷就要从国库多掏钱给将士贴补。
现在一谈到钱,高殷马上就急眼了,故此俘虏是齐军的底线,钱可以多要些,人也可以带走一两万,但多了就实在不行。
两军的矛盾也从隐隐的偷袭转移到了经济账上,最后的结果是突厥带走五千战兵、一万妇孺、二万牛羊,剩下的都归齐军所有,而此前谈好的突厥出兵的条件,两千匹丝绸、二十万石粮草、五十万钱也变成五千匹丝绸,三十万石粮草,一百万钱,勉强安抚住了突厥人。
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了小亏,但算下来也赚了些,各自满意。
“还好突厥人不知我国如今的粮产量,否则定要大开口。”
还是被咬了一口肉,高殷心中不悦,只得这么安慰自己,现在亏的只是一时,等这批俘虏被带回齐国,转化为了壮丁和即战力,那齐国的实力又会变强不少,此刻的付出是值得的。
高长恭进言道:“此间战事已毕,吾军便应尽快归国。”
高殷点点头:“我等已出征将近半月,幸有天保,战事顺利,然也不能久驻草原。下令全军,一个时辰后全军拨营,往国而还!”
百保鲜卑没有发出多少欢呼,为齐帝打仗是他们的事业,也是荣耀,只要至尊想,他们也可以陪着打到地豆于、室韦去,无仗可打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值得雀跃的事情。
不过在心里,回国享受总是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