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府。
军师刘英,辅臣李善长、秦从龙、陈遇、范常,另有兵部尚书缪大亨,都指挥使冯国用、花云、毛骐、胡大海、汤和、康茂才等诸将,都两眼期待的看着上方的朱元璋。
“咱欲出十五万大军南征,兵分两路,一路自宁国府,攻徽州、江州等地。”
“另一路,则自杭州府,攻建德路与婺州路!”
“在夏收之前,能攻下多少地盘,便攻下多少地盘。”
“等天气酷热开始,尔等再慢慢治理各城!”
“殿下英明!”
刘英与李善长等文官,都没任何反对的意思。
至于汤和、花云与冯国用等人,则是一个个满脸激动。
“殿下,末将请为主将!”
“殿下,末将……”
“汤和为主将,冯国用、花云、吴祯等人为副将,咱再命耿君用所部配合诸位,给咱攻徽州、江州等地!”
“至于杭州府一路,徐达为主将,邓愈、吴复、胡大海为副将,越国公方国珍配合尔等!”
“每攻下一路治,须留下一都指挥使,给咱均分田亩,清除此路之前的贪官污吏,恶绅奸商们!”
“喏!”
“末将遵命!”
朱元璋满脸杀气腾腾,语气森然。
也没有让汤和、花云与冯国用等武将抓骰子,而是自己决定。
对于结果,汤和与花云等人,也没反对,甚至也都十分支持。
一旁,刘英心情显现的十分振奋。
在原来的历史之中,朱元璋在渡江前,是纯粹的农民起义军。
但渡过长江,攻下集庆后,朱元璋的一些想法与行为,就开始转变。
缺粮,缺儒士!
他只能任用大量的元朝故官和地主儒士,慢慢的将自个变成地主阶级,当然更像是被地主阶级同化。
而现在。
朱元璋虽然有些想法,已经朝着君王方面转换。
但,他还是以百姓利益为主,至于那些大量元朝故官和地主儒士,虽然也还是在任用。
有学堂,专门按照他的要求,教育培养属于他印记的读书人。
军中,还有近千个,可以懂公文法令,会算术,还会背诵律令条文,可以下乡讲解,落实均田、甚至是前去各乡执法,当乡长,乡巡检,巡视地方,维护秩序的高端人才兵将。
这些兵将,可以帮朱元璋制衡那些地主儒士与元朝投效的官吏。
而那些地主儒士,也都得通过大考进来的,严格来说,在考试之中,已经经过一次筛选与调教。
对于起义军的恨意,并没有那么高。
或者说,这些肯来大考,投效朱元璋的读书人,一个个要么家中贫寒,要么家中没有过多欺压百姓。
亦或者,一些读书人的家族,已经将家族分割,安排家中一些人隐姓埋名,遁去别的地方,或是出海!
有花云、邓愈、徐达这些武将压着,这些读书人们,都折腾不出什么动静。
再有刘英出出主意,朱元璋对自个治国,就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完全不需要按照那些儒士所谏言,或是前朝的经验那般治国。
反正,朱元璋的人才底蕴,已经很是充足了!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与秦从龙等辅臣,“李先生,秦先生,大军出征所需粮草辎重,可否准备齐全?”
“回殿下,粮草辎重都已备齐!”
李善长与秦从龙等辅臣,自是急忙拱手行礼。
不过,朱元璋却是眉头微皱,直接看向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