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画面上。
“刘邦的投降,就代表着六国集团的初步瓦解,代表六国的反秦势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
女主播的话语,而现实六国故地的贵族,脸色大变。
一些心向六国之人,更是无法相信,刘邦会就此投降。
但,天幕上的画面已经切实告诉他们,在天幕假设的一种历史,能够成为一代雄主的刘邦降了。
那么西楚霸王项羽,又还能坚持的了多久呢?
“六国叛秦,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六国统治阶层被消灭,但是秦国却没有有效利用起六国士人。”
“郡县制在不同的国家,都有实行,其中楚国是实行郡县制最早的,不过楚国实行开始的是县制。”
“楚武王灭权国后设立权县,任命权王为县尹,直属于国君,这是中央集权的有力尝试。”
“晋国设县分给卿大夫,但是没有强化君权,却导致了公卿家族势大,促成了后来的赵、魏、韩分晋。”
“各国在兼并战争当中,都相互逐渐设立郡县,但是分封制度下贵族势力依旧垄断地方权力。”
“大秦统一初期的郡县制的失败,最主要的还是关键愿意,没有彻底建立从上到下的官吏体系,还有法吏的培育也需要高额成本。”
天幕画面,展现出了六国在一统后和一统前的场景。
六国士子在一统前,还能作为贵族门客为贵族效力,最主要的还是能够借此机会跻身官吏,治理一方。
但是六国被大秦一统后局势就变了,六国士子竞争不过秦人士子,因为秦国只尊重法家。
士人们满腹怨气,法家士子的培育成本,又在秦国明显高于其他六国士子。
“大秦一统天下本身是对的,但是有效的配套体系没有延续下来,更是因为郡县制的推广,使得地方官吏人员紧张。”
“秦吏甚至还需要和地方合作,才能维系在当地对于秦国的统治,六国贵族虽然失去了统治地位,影响力依旧不弱。”
“在满腹怨气的六国士子股东,还有秦国法家的苛政下,等到始皇帝一死,天下皆叛,若非昭武帝的横空出世。”
“大秦二世而亡,本就是注定的。”
女主播的话语,响彻天空,而这番话也让现实中的嬴政,心中一沉。
他原本想怪罪胡亥,愤怒的情绪让他几乎就要咆哮出声。
但天幕的画面,告诉了嬴政大秦灭亡不在于一人,而在于大秦在统一之初,推广郡县制存在的问题。
郡县制需要大量的法家士子,但是一个法家士子的培育成本,比起六国士子要高,本就是一件难题。
嬴政叹了口气,面色惆怅。
而满朝文武因为天幕的言论,亦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天幕中昭武帝打造的盛世,和如今始皇帝打造的大一统帝国,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个差距,让朝臣们都不知道如何应对。
“诸位爱卿,天幕所言相比已经看到了。”
嬴政顿了顿,森然的声音在此刻响起,“告诉朕,为何朕的统一大业,会因为吏员不足倾覆?!为何大秦的郡县制,到了六国之地,就成为了催生祸乱的根源!”
帝王声声质问,就如同千斤巨石,压得满朝文武喘不过气。
如何治理接下来的大秦,亦是成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郡国并行制度,嬴政已经打算全力推行,但郡县制就此放弃,依旧是让嬴政很不甘。
角落中,阴翳着脸的李斯沉吟了良久,随即第一个叩首出列,声音嘶哑的道:“陛下,臣以为并非秦制之过,而是六国之人,心怀故国,懈怠散漫,不服秦法教化。”
他抬起头来,眼眸中更是闪过了一丝冷光,“六国士子虽失旧主,却仍抱残守缺,拒不修习秦法,不通律令,不识官制,岂能为吏?若任其混入郡县,势必掣肘法度,扰乱政纲。”
“臣以为,应设‘律学官塾’,令六国士子入学修习《秦律》,考核通达者,方可授职;若屡试不通者,贬为吏卒,令其知法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