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的心思,都从怎么去闹,转移到了怎么去干。”
“都在琢磨着,怎么把猪养得更好,把菜种得更好。”
“王处长,您看那边。”
他指着远处一个正在猪栏边忙碌的黝黑汉子。
“老张!过来一下!”
那个叫老张的农户,小跑过来。
“赵书记!”
“跟省里来的王处长说说,你今年上半年,多挣了多少钱?”
老张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
他伸出四个手指。
“四万多!比以前养鸽子,一年挣得都多!”
王处长的嘴唇,动了动。
最终,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下午,调研队伍来到县经济开发区。
管委会主任马卫国,在门口迎接。
他的风格,和林风一样。
话少,直接上干货。
车子在园区里穿行。
道路两旁,厂房林立。
没有一块闲置的土地。
“王处长,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区域,在去年,还是开发区的烂尾区。”
马卫国指着窗外。
“八家僵尸企业,圈地十年,厂房都长草了。”
“今年,我们通过司法程序,全部收回。重新挂牌招商。”
车子停在一家崭新的工厂门口。
“比如这家,华创精密。他们做的是高端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很高。”
“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20天。现在,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
工厂里,机器轰鸣。
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
一派火热的景象。
王处长看着这一切,眼神复杂。
他试图找到破绽。
“马主任,我听说,你们开发区对招商引资的门槛,设得很高?”
“甚至拒绝了一些投资额很大的项目?”
他终于还是提到了关键点。
他口中的大项目,指的就是鑫茂集团。
白凯旋的精神,为之一振。
他看着马卫国,等着他出丑。
这么大的投资,你凭什么拒绝?
你怎么向省里的领导解释?
马卫国扶了扶眼镜。
“是的,王处长。”
“我们有一套严格的产业准入评估体系。”
他没有丝毫的慌乱。
“主要评估三个指标:第一,是否符合我们的环保标准。我们荣阳,绿水青山不能变成金山银山。”
“第二,技术附加值。我们不要落后产能,不要简单的来料加工。”
“第三,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每一寸土地,都要产生最大的价值。”
马卫国顿了顿,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很清晰。
“之前确实有一家大型地产集团,想来我们这里拿地,搞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
“我们评估后认为,该项目与我们工业立县的发展规划不符,也达不到我们的准入门槛。”
“所以,就拒绝了。”
滴水不漏。
他甚至没有提鑫茂的名字。
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我们有我们的规矩。
谁来都一样。
白凯旋的胸口,像堵了一块石头。
他想插话,想辩解几句,说几句不能因噎废食之类的场面话。
可他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开口的机会。
他偶尔和王处长对视。
王处长的眼神里,不再是胸有成竹。
而是一种询问。
调研结束。
总结会的气氛,有些微妙。
王处长捏着手里的报告,半天没有说话。
最后,他挤出几句话。
“荣阳县的同志们还是很有干劲的。”
“在农业产业化上,确实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说完,他便起身。
整个调研,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白凯旋送到楼下,看着考斯特绝尘而去,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
赵海川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那辆车消失在视野里。
天黑时分,周正的电话打了进来。
“书记,有情况。”
“王处长的车,没有上回省城的高速。”
赵海川的心,提了一下。
“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