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子午谷(2 / 2)

韩信的目光转向姜维,神色无比严肃:“伯约,此任关乎全局成败。予你两万精锐,行动务必绝对隐秘!你部潜行至傥骆道(位于子午谷以西)谷口,偃旗息鼓,昼伏夜出,绝不可被魏军侦知。待时机成熟,突然杀出,猛攻骆谷戍及其后防要点。此举,意在当司马懿发现你部时,会让他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原来马岱是虚晃一枪,姜维所部才是真正的奇兵。从而迫使他将长安周边的战略预备队,乃至从渭南前线艰难抽调的兵力,紧急调往傥骆道方向围堵你部。”

此乃第二重,也是更深层次的疑兵,旨在进一步掏空长安地区的防御力量,并让司马懿自以为完全看穿了蜀军的全部部署。

第四层:绝命一击(魏延、夜玄执行):“当司马懿的注意力被主力、马岱、姜维三层完全吸引,尤其是认定姜维乃我最终奇兵而调兵围堵之时。”

韩信的声音陡然变得锐利,看向魏延和夜玄:“便是你二人动身之时!率领五千军中最为精锐的死士,即刻脱离主战场,以最快速度穿越子午谷,直扑长安。此时的长安,守军必然最为空虚,戒备心降至最低。文长熟知地理,夜玄天下无敌,你二人联手,十日之内,必须拿下长安。此剑一出,非生即死,定鼎天下,在此一举!”

铁壁防御(王平、吴懿、张翼、马岱等):韩信神色无比严肃地看向王平等守将:

“尔等之任,重逾千钧!我率主力东出,汉中空虚。司马懿手握百万大军,即便调三四十万与我主力对峙,其余五六十万大军,必如潮水般猛攻我汉中外围关隘——阳安关、白水关、剑阁、阴平桥头。彼之目的,或是断我粮道,或是直捣汉中腹地,逼我回援。汝等务必死守。无论主战场胜负如何,汉中绝不能有失。汉中是根,根若断了,前方纵有胜绩,亦将倾覆。此乃守土之责,关乎全局胜败,望诸位将军竭尽全力,寸土不让!”

王平、吴懿等人轰然应诺,面色凝重,深知自己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疯狂进攻,任务之艰巨,恐更甚于正面战场。

蜀汉建兴十三年春(公元235年),距夜玄、韩信降临已整一年。

渭水南岸,五丈原西侧,一座前所未有的庞大蜀汉军营拔地而起。旌旗蔽空,甲胄鲜明,一股锐利冲天的气势甚至压过了深沉的渭河水声。

中军大帐前,韩信一袭素袍,负手而立,遥望北岸连绵无际的曹魏营寨,目光平静如古井深潭。诸葛亮羽扇轻摇,立于其身侧,眼中是压抑不住的激荡与期待。夜玄按刀而立,如同一尊沉默的战神,气息沉凝如山。

“一年之期已至。”

诸葛亮缓缓开口,声音中气十足,再无半分昔日的疲态。

“司马仲达已尽起雍、凉及中原之兵,云集渭北。据探报,其先锋精锐,已超四十万之众,后续兵力仍在不断集结。”

韩信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仿佛猎人看到值得一捕的猎物般的笑意:

“司马懿用兵,持重有余,锐气不足。今仗兵多将广,必欲以泰山压顶之势,逼我决战,一战而定乾坤。”

他转过头,看向夜玄与一旁摩拳擦掌的魏延。

“文长,夜玄,依计行事。你二人需如猛虎出柙,让魏军细作看清,我蜀汉锋锐,尽在二位身上!”

“末将遵命!”

魏延兴奋抱拳。

“必不辱命。”

夜玄沉声应道,手按上了刀柄和锤柄,战意开始升腾。

翌日,战鼓擂动,声震四野。韩信亲率二十万大军,开出营寨,于渭南原野上列出堂堂之阵,向对面魏军邀战。

北岸魏军大营,司马懿闻报,冷笑一声:

“韩信?匹夫之勇尔!虽负盛名,竟如此托大,以二十万弱旅硬撼我天兵?诸将听令,随本督出营,迎战!”(曹魏方也是知道天选者和英灵的)

号角长鸣,魏军营门大开,精锐步骑如潮水般涌出,数量远超蜀军,黑压压一片,几欲将渭南原野覆盖。司马懿在大纛(dào,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中的大旗)下,左右簇拥着张辽、典韦、夏侯惇、徐晃、曹仁五员气息惊人的降临猛将,以及郝昭、孙礼等魏国本土名将,气势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