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舆论风暴(1 / 2)

手机很快收到回复,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好。”

简短的回复,却让冯雨晴感到无比安心。她知道,属于她和陈莫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康年集团的噩梦,还远未结束。

岩州市的清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打破了宁静。

康年集团操控的媒体与网络水军如同约定好般,同时对陈莫及其“慎行”基金发难。《“慎行”基金百亿资金去向成谜,是慈善还是洗钱?》

《起底“神医”陈莫:与美女高管不得不说的故事》《天价药补贴是在破坏市场!》等标题耸动的文章,在各大平台疯狂传播。文中看似“理性分析”,实则充满暗示与误导,将陈莫塑造成“伪善的资本玩家”,将“慎行”基金抹黑成“洗钱工具”。

消息刚传开,冯雨晴就接到了基金办公室的紧急电话。

她没有慌乱,迅速抵达办公室,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立刻以基金官方名义发布声明,逐条驳斥谣言,”冯雨晴语气坚定,眼神锐利,“同时联系德勤、普华永道等权威第三方审计机构,邀请他们入驻基金,全程监督资金流向,承诺三天内公开审计结果。”

随后,她拨通了几位媒体老友的电话,将基金成立以来的救助案例、资金流水明细整理成册,委托他们发布客观报道。

“我们不需要辩解,只用事实说话。”冯雨晴的应对专业且迅速,短短几小时内,基金官方声明阅读量突破百万,第三方审计机构也发布了入驻公告,暂时稳住了舆论基本盘。但网络上的质疑声仍未平息,公众心中的疑虑如同阴云,迟迟不散,局势陷入胶着。

舆论攻击尚未平息,资本层面的狙击接踵而至。三家国际对冲基金突然同步发布针对陈莫旗下“未来生物”的做空报告,质疑其核心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甚至伪造专利证书。

报告一出,“未来生物”股价开盘即暴跌,半小时内跌幅超过20%,盘面上巨额卖单堆积,恐慌情绪在投资者中蔓延。

冯雨晴第一时间协调公司IR团队,紧急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

她亲自上阵,在会议中条理清晰地展示“未来生物”核心药物的专利证书原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报告,甚至连线了几位参与试验的权威专家,现场解答机构投资者的疑问。

“我们的药物经过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临床试验验证,有效率和安全性都有数据支撑,绝不存在造假情况。”

冯雨晴的声音沉稳有力,成功安抚了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情绪,股价下跌趋势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她动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情报网络,顺着对冲基金的资金流向和人员关联深挖,很快发现这三家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与康年集团背后的资本存在密切往来。

她将整理好的证据——包括资金转账记录、人员交叉任职信息,形成一份详细的内部报告,第一时间发送给陈莫。

尽管暂时止住了恐慌性抛售,但“未来生物”股价仍在低位徘徊,市场信心受挫,冯雨晴的努力仿佛只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