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吴晟而言,这是一场颠覆过往认知的修行。他此前对灵魂力的运用,粗糙得如同孩童挥舞重锤,全凭本能和一点点运气。阴阳玄尊的指导,则为他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灵魂,非力,乃念之聚,意之延。驭魂非驭物,需以心感,以神引。”阴阳玄尊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响在吴晟的识海,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着他最根本的错误观念。
吴晟的学习过程,堪称一场艰苦卓绝的“愚公移山”。阴阳玄尊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指令,他都需耗费极大的心神去理解和践行。
修炼《复灵之法》时,阴阳玄尊要求他“内视魂源,如观水中之月,不惊不扰”。吴晟却总是要么心神紧绷,意念如蛮牛冲撞,引得本就受损的魂源阵阵刺痛;要么稍一放松便神思涣散,昏昏欲睡,根本无法维持那种“清醒的观照”状态。
“痴儿!静非睡,观非瞪!念散则收,念紧则松!其中火候,自行体会!”阴阳玄尊的呵斥毫不留情。
吴晟只得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整旗鼓。他额头上布满汗珠,脸色因神魂的疲惫而时常苍白,但眼神却愈发专注和执着。他深知,灵魂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能否突破至下一个大境界,这是他修行路上至关重要的短板,必须趁此良机彻底补上。他没有李墨琤那般举一反三的悟性,唯有用远超常人的耐心和努力,去一点点磨,一点点悟。
在阴阳玄尊近乎苛刻的点拨下,他渐渐摸索到了一点门道。意念开始能如丝如缕地渗入魂源,那原本黯淡受损的灵魂本源,在《复灵之法》温和的滋养下,如同久旱逢甘霖的枯草,开始缓慢却坚定地恢复生机,隐痛逐渐消散。
继而,他开始尝试修炼那两卷更为深奥的灵魂修炼之法。过程依旧磕磕绊绊。凝聚魂刺时,往往形态不稳,威力十不存一;施展灵魂冲击时,又难以控制范围和强度,时常把自己震得头晕眼花。
阴阳玄尊在一旁,时而冷笑,时而简短地抛出一两句关键诀窍。“魂力凝而不发,重在‘意’之锐利,非‘量’之堆砌!”“冲击如潮,需有起有伏,一念为锋,万念为浪!你这般蛮干,是嫌自己魂源太坚固吗?”
吴晟如同最刻苦的学生,将每一个字都牢记心中,反复揣摩练习。他的进步速度,在阴阳玄尊看来慢得令人叹息,但与他自身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他的灵魂力量变得愈发凝实、可控,虽然离如臂指使还差得远,但已不再是那混沌一片。那对两仪轮转珠,他也开始能初步引动,虽远达不到对敌的程度,却已能让其环绕自身,缓缓流转,散发出微弱的阴阳气息。
与吴晟的艰难蹒跚相比,李墨琤的修行则显得顺畅许多,充分展现了其绝世天赋的优越性。
阴阳玄尊对她也只是点拨关键,往往寥寥数语,她便能瞬间领会其中深意,甚至能推演出后续的变化。
修炼《阴阳分煞剑诀》时,初期因双剑之力冲突而产生的滞涩感,在阴阳玄尊指出“阴阳非对立,乃相生互化,力不出十分,留三分回旋,以己之阳引彼之阴,以己之阴纳彼之阳”的要点后,她很快便抓住诀窍。只见她手中双剑挥洒,白剑攻势凌厉间自带一股柔韧缠劲,黑剑防守沉稳时却又暗藏凌厉杀机,两股力量不再互相抵消,而是渐渐开始交融互补,剑光挥洒间,隐隐有一个模糊的太极虚影随之生灭。
《两仪游龙步》的修炼更是惊人。这门步法玄妙异常,需与双剑诀配合,脚踏阴阳方位,身形如游龙般变幻莫测。李墨琤仅用了吴晟理解步法基础的时间,便已能初步掌握步法精髓,只见她身影在虚无空间中忽左忽右,倏忽在前,骤然在后,配合着双剑,攻势如潮水般连绵不绝,又如同鬼魅般难以捉摸。她的冷艳与这玄妙非凡的剑步结合,更显风华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