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空泡冷...额...航发
山城,橙科工业园区的实验楼集群,儼然已成为精密製造的科研圣地。
空气中瀰漫著空调冷气、男人的高端香水,一种名为“3”的味道。
三栋东侧,cks摄像系统实验室。
周明哲团队占据的无尘实验室內,《低功耗摄像系统》的1级原型机正静静躺在恆温测试箱中。
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令人振奋:—20c极端低温环境下,摄像头已连续无间断拍摄3小时20分钟,电量消耗仅为12%!
“周总!微透镜阵列稳定性完全达標!”副手林工举著高倍电子显微镜,声音带著压抑不住的激动:“纳米级镀膜纹路在低温下,没有任何龟裂跡象!”
回想三个月前,团队还在为透镜镀膜在—15c时產生的严重畸变率焦头烂额。
凤凰玻璃透镜本身不畏冷热,但传统镀膜材料却成了cks摄像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直到他们依据陈总那份神乎其神的研发思路导图,尝试使用了橙创材料部门提供的一种新型鎵基复合镀膜,才一举攻克了这个难题。
周明哲本人,更是为此熬了三个通宵,最终灵光一闪,在透镜玻璃基底中引入了0.01%的鈦元素,奇蹟般地將材料凝固点降至—225c以下,彻底解决了极端环境下的“睁眼瞎”问题。
隔壁测试台,工程师正用红外热像仪扫描镜头模组。
传统120°广角镜头的散热模块,往往占据机身三分之一空间,而橙科这款无透镜模组,体积仅如指甲盖大小,温度始终稳定在38c,堪称微型化与高效散热的典范。
“动態功耗调节晶片的响应速度,比预期快15%!”
林工调出对比数据:“索霓品牌户外旗舰摄像头在暗光下拍摄1小时耗电28%
,我们的原型摄像头,同样场景,耗电仅11%!
场景预判算法也完美运行,高速奔跑下的动態模糊率,从行业平均的37%骤降至8%!”
四栋西侧,kpf风冷系统实验室。
这里的气氛同样热烈。
刘志宇紧盯著《空泡风冷系统》1级原型的噪音检测仪。
屏幕上,18分贝的数字赫然在目,比实验室本身的背景噪音还要低2分贝!
这意味著,用户即使將手机贴在耳边进行高强度游戏,也几乎感知不到散热系统的存在。
“导流管的螺旋微流道角度,终於调到完美了!”
副手张工抹了把汗,手里捏著已是第七版的设计图纸。
最初他们简单模仿陈总的导流图,结果加工构件工艺不达標,气流在管內乱窜,噪音高达45分贝,堪比老旧笔记本。
刘志宇带领团队,利用流体力学模擬软体进行了上千次数据叠代,最终將螺旋角度从15°精调到7°。
这使得空泡效应激发出的涡流,能稳定沿管壁旋转,在保证等效8000转/分钟气流的同时,將噪音死死压在20分贝以下。
测试台上,原型机持续运行。
传统风冷手机运行1小时后,背部温度轻鬆飆至48c,且因扇叶积灰,散热效率衰减达15%。
而橙科的无扇叶设计,1小时后温度稳稳停在42c,即使用高压气枪猛吹导流管,散热效率也没有丝毫衰减!
“不锈钢材质的耐磨性超乎预期!”
张工对比著显微镜下的管道截面图。
“连续测试300小时,內壁磨损量仅0.02,这彻底解决了传统风扇用半年就因积灰卡顿报废的顽疾!”
两周后,2级原型攻坚开始。
周明哲团队在无尘室內反覆测试磁吸镜头的切换稳定性。
10超广角镜头吸附后,即使用振动仪模擬最严苛的日常顛簸,其位移误差也始终控制在0.01的极致精度內。
“双原生iso传感器的暗光表现太惊人了!”林工展示著样片。
在仅有一盏檯灯的昏暗房间內,市面旗舰摄像头拍出的照片布满噪点,而橙科原型拍摄的画面,连沙发织物的细微纹理都清晰可辨。
当is0飆升至25600时,其噪点控制率比行业標杆高出40%!
实时hdr渲染引擎的调试过程,更是惊心动魄。
初期处理4k60fps视频时,npu负载率高达98%,导致画面卡顿。
周明哲果断指挥算法组重构渲染管线,將部分计算任务,巧妙分流至海丝提供的祁麟4gc4v1工程样片上。
最终实现了零卡顿的杜比视界直出,色彩准確度elt;1.5,甚至超越了专业监视器的標准!
与此同时,刘志宇团队正全力攻克2级空泡湍流系统的温度波动难题。
传统被动散热手机在开启大型应用时,机身温度会在36c到45c间剧烈波动。
而他们在加装可调式节流孔,优化空泡湍流路径后,成功將温度波动控制在±2c的极窄范围內。
“看这热像图!”张工指著数据:“同样极限画质运行2小时,加持了冰封散热背夹”的手机,温度最低32c、最高48c,而我们的原型始终稳定在40c!
湍流让热量分布极度均匀,彻底杜绝了局部烫手的问题。”
三个月后,3级原型机的测试结果,让整个橙科实验室陷入了沸腾!
周明哲团队在暗房中,关闭了最后一盏灯,0勒克斯的绝对黑暗环境下,所有市售摄像头,都只能捕捉到一片漆黑。
而橙科搭载的光子计数传感器,竟然清晰地勾勒出了墙上海报的彩色轮廓!
这项单像素检测单个光子的技术,將信噪比提升了1000倍,相当於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中,能看清十米外岩石的纹理。
全息波导取景器的测试,则更富未来感。
工程师佩戴原型摄像头取景模块,裸眼即可看到精准的3d构图网格,误差率lt;0.1%,精度超越专业雷射测距仪。
“神经渲染引擎也成功了!”
林工兴奋地展示著“穿墙拍摄”的样片,虽然画面是半透明轮廓,但已能清晰分辨出墙后椅子的形状,这突破了传统摄影物理极限。
楼下,刘志宇团队的3级空泡超导系统,正经歷终极考验。
原型机同时执行8k120fps视频录製和后台3d模型渲染。
在这种地狱级负载下,传统“风水双冷”手机温度会飆升至52c,帧率暴跌至80fps。
而橙科原型,凭藉导流管內相变材料层对热量的高效吸收,机身温度始终未超过35c,帧率稳稳锁定120fps。
“真空钎焊工艺果然强悍!”刘志宇抚摸著导流管,它在高温测试中承受住了110c的极限,比行业最高標准还高出20c。
实验楼的公告栏上,两张性能对比表如同胜利的宣言。
《低功耗摄像系统性能对比表》上,橙科3级原型机在极端环境適应性、能耗、无光成像、视频帧率等关键指標上,对市面旗舰摄像头实现了全面碾压。
《空泡风冷系统性能对比表》则显示,橙科3级原型机在极限温度控制、噪音、体积、耐久性上,同样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周明哲与刘志宇站在公告栏前,看著那一片代表“优势”的绿色標记,相视一笑。
从1级的基础夯实,到3级的物理突破,这两大系统每一步都精准踩在行业痛点上,为橙子科技下一代產品,铸就了无可匹敌的技术壁垒。
周明哲正式將成熟的3级《低功耗摄像系统》技术,命名为cks(橙科摄像系统),並规划了三个產品等级:
cks1.0:1200万像素,基於1级技术,主打高性价比与环境適应性。
cks2.0:4800万像素,基於2级技术,均衡性能,对標高端。
cks3.0:1亿像素,基於3级技术,探索影像未来,树立技术標杆。
审视2012年的智慧型手机摄像头市场,主要玩家很明显:
高端王者:蔡斯,凭藉4100万像素和pureview技术,支持无损变焦,像素最高。
中端霸主:索霓,1200万像素eorr背照式传感器,以快速启动和1080p录製见长。
低端主流:三晶,800万像素方案,支持1080p,性价比之选。
周明哲敏锐地意识到,仅仅是基於1级技术的cks1.0(1200万像素),其综合性能,尤其是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功耗控制,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越了索霓中端方案的水平,而成本却更具竞爭力!
“看来,我们橙科在摄像头领域,又要当一次搅局者”,得罪这些国际巨头了。”
周明哲无奈地笑了笑,但眼神中充满坚定。
毕竟,从蚂蚁陀螺仪到凤凰玻璃,橙科早已习惯了虎口夺食。
市场法则,强者为尊,橙科凭技术吃饭,无所畏惧!
搞定cks3.o的最终测试后,周明哲信步走向刘志宇的kpf实验室。
他听说那边的kpf3.0技术的研发测试,也进入了尾声。
一进实验室,周明哲却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
一群工程师正围著一个由3030q铝型材、转向角件、支撑板等部件diy搭建的简陋测试架忙得热火朝天。
8的钢索固定著一截被放大了至少十倍的“导流管”!
原本牙籤粗细(5)的管道,此刻变得如同矿泉水瓶般粗壮(孔径约5)。
管壁內部布满了粗糙焊接的螺旋状微超太赫兹波发生装置,整体透著一种粗暴的、充满探索欲望的工业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