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第36章
听到来人准确地报出“紫苏鱼羹”和“香草碎烤鸡”,姜月窈便卸下大半心防。
毕竟,除了她们三人,别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所以,这些人应该就是十一的人。
章嬷嬷也是这么想的:“姑娘,多半就是石郎君请来的人,老奴过去瞧一眼。”
姜月窈点了点头,有些小小的紧张。
来的是十一的家里人吗?
不多时,院门处就响起章嬷嬷爽朗的笑声:“快请进来。真是令石郎君费心了。”
谈笑间,章嬷嬷领着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妇人走进来。她们身后跟着八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一句话不说,便在章嬷嬷的指引下,开始哐哐当当地干活。
“姜姑娘,妾身花氏。”妇人面目和善地朝姜月窈行礼:“您放心,我们不歇在这儿,入夜前就会走,等第二天天亮再回来,紧赶着替您修门补墙。只是,这些日子,妾身恐怕多有叨扰,还望您见谅。”
“多谢花姨,有劳您费心。”姜月窈还以一礼,犹豫片刻,问道:“十一……郎君,是回家了吗?”
她下意识地想唤“十一”,不过她不知道十一家中底细,怕显得太过亲昵,连忙加上“郎君”二字。
花姨点点头,无奈地笑道:“郎君走的时候没跟您说一声吧。他就是这样的性子,来无影去无踪的,白害姜姑娘挂念。”
她的语调熟稔,听着像是与十一关系亲近的人。
听到她口中的“挂念”二字,哪怕知道她是客气,姜月窈也有一种小心思被戳中的羞赧。
她忍不住扯出最说得过去的理由:“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还没来得及报恩,只希望将来还有机会。”
“这我倒是不知。”花姨一挑眉,露出些许惊讶,复尔又笑:“姜姑娘放心,郎君还会回来的。他的龟首钥匙,还留在您这儿吧。”
姜月窈没想到,花姨连这件事都知道。这么想来,花姨一定是十一相当信赖的人。
“我一直好好保存着。”她连忙从荷包中拿出钥匙,给花姨看,犹豫道:“您要把它收回去吗?”
“不不不。”花姨连连摆手,压根没有碰钥匙的意思:“郎君给您,那便是您的。我只是想说,这钥匙对郎君意义非凡,他既然没有收回去,那就一定会再回来。”
花姨说罢,深看姜月窈一眼,道:“届时,姜姑娘自有报恩的机会。”
姜月窈松口气,将钥匙贴身收好。
尽管十一信任花姨,她也觉得花姨是个好人,但是这钥匙是十一给她的,除了他,她不想假手于人。
如果花姨问她要,她会拒绝。现在花姨不问,自然皆大欢喜。
姜月窈又陪花姨说了几句闲话,等章嬷嬷回来,她便只身回灶房制香。
这次,尽管外面乒乒乓乓地响个不停,她的心却重拾宁静。
十一虽然不告而别,可他还记得请人来替她修门补墙。那,至少说明他没有觉得她是个大麻烦吧?
而且,他会回来的。等那时候,再问他吧。
姜月窈隔着荷包,轻捏钥匙,缓缓地长舒一口气。
她再次掀开陶瓮的盖子,用香箸将佩兰翻面。
逐渐失去水分的佩兰,气味愈发辛香冲鼻,与石臼中侧柏叶粉和竹篓中松针的冷香交织,显出几分咄咄逼人的气势。
姜月窈心中飞快地拟合诸香,忽而觉得不满足。
这枚“雪中春信”的灵感,来源于十一。如果不是十一,她不会那么快想到佩兰这味香材。
但她现在觉得,这不是十一,或者说,不仅仅是十一带给她的“春信”。
有滴答声落在屋檐上,她侧耳细听门外的动静。
下雨了。
章嬷嬷帮着众人搭雨棚。刀砍斧凿,人声起伏,每一声都嘈杂。
姜月窈在喧闹中,却突然回想起十一在雨幕里,替她披上熊皮时的模样。他眉头微蹙,语调强硬,可动作很轻。
他劈手砍晕孙识文时,狠厉非常。但他会蹲下身子,将她圈在怀中,笨拙地安慰她。
他于深夜不告而别,又在黎明时,派来修葺房屋的人手。
十一这抹“春信”,看似冷戾狠辣,实则,藏着春雨的温柔。
雨丝一样,细得几不可查的温柔。
姜月窈茅塞顿开,飞快地起身,从香箱的十二个瓷盒中挑出一个,打开——
望春而开的辛夷,摘其花蕾清炒,芳香温平,作为使香,既能衬托白檀醇厚的木香、中和佩兰的辛与梅花、松柏的冷,更能增强花香的细腻与柔婉。
这才是她要的,真正的春信。
*
但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觉得十一能带来什么“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