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六日,清晨。
高丽半岛南部几个主要空军基地,还笼罩在拂晓前最后的黑暗中,但跑道两侧的指示灯却已早已亮起,灯光照射出一排排体型庞大、线条极其硬朗的“毕方”轰炸机和小巧矫健的“朱雀”战斗机。
大量地勤人员如同一只只忙碌的工蚁,在上百架飞机引擎的低声嗡鸣中,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加油、挂弹、测试仪表……空气中弥漫着航空燃油的味道和紧张的气息。
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一位肩扛少将军衔的空军将领,正站在最前线的釜山机场塔台里,凝视着不远处这片由上百架飞机组成的钢铁森林。
这次是北方战区空军自成军以来,第一次独立执行大规模跨海战略轰炸任务,目标:东瀛长崎,摧毁其疯狂生产的“自杀艇”巢穴,斩断这根威胁九州海军安全的毒刺!
为了这次行动,北方战区空军力量几乎倾巢而出,动用了所属的全部轰炸机兵力——三个“毕方”大队,共计一百八十架轰炸机!
同时,两个“朱雀”战斗机大队,一百二十架战机,将为他们提供全程护航,所有参战人员都清楚,此战不仅关乎战略,更关乎北方战区空军的荣誉。
此次参加任务的机群将采用多层次、多弹种的“外科手术式”混合打击,战前的计划书中目标明确将此次任务划分成两个等级。
第一优先级(必须摧毁):自杀艇建造船坞,工棚、露天囤积地、发动机仓库。这些都是自杀艇的“产床”、“兵营”和“心脏”。
第二优先级(伺机摧毁):长崎造船厂、港口指挥部与通讯设施、燃料储罐。
所有目标的位置,已通过这几日的侦察和“隐龙卫”地下人员传递出的传递,精确标注在了每个飞行员的航空地图上。
当天边泛起鱼肚白,起飞命令终于下达!瞬间就传递到了几个机场中。
“各机注意,按预定序列,起飞!”
领航的长机率先在跑道上开始滑行,加速,最终昂首冲破了渐褪的夜色。
紧接着,一架接一架的“毕方”和“朱雀”在各个机场依次腾空,引擎的咆哮声汇聚成惊人的雷鸣声。
因为起飞的地点不同,所以他们设立了一个集合地点,它们在济州岛上空以西的预定“集结点”完成庞大的编队整合,形成一支前后绵延数十公里的空中钢铁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