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成功的提示在屏幕上停留了几秒,第一个晨训队员的手指刚按下确认键,训练厅的通讯频道就响了起来。
“所有人,十分钟后战术会议室集合。”
是沈逸的声音,没有多余的情绪,也没有解释原因。
林悦正准备开始粉丝问答的最后校对,听到通知立刻合上平板。她走过走廊时看见其他队员也陆续从个人终端前起身,有人还在咀嚼早餐,有人边走边拉紧外套拉链。没人问为什么临时召集会议,最近的节奏让他们习惯了这种突然的指令。
战术会议室的灯光调成了战术模式专用的冷白色。沈逸已经坐在主位,面前的投影面板上滚动着昨天对抗赛的数据流。他手指一划,画面停在三处微小的操作延迟点上。
“这三次失误没影响结果。”他说,“但它们说明我们的节奏还是可以被预测。”
房间里安静下来。这些细节普通玩家根本注意不到,可他知道,顶尖对手会抓住任何规律。
“我们不能再只靠稳定赢比赛。”他继续说,“我们要让对手看不懂下一步。”
他打开系统界面,启动了策略模拟空间的共享投影。一个动态沙盘出现在中央,地图、角色模型、技能轨迹全部实时生成。
“今天不谈防守。”他说,“只谈进攻。每人提一个你觉得最有可能打破常规的打法,不管它听起来多离谱。”
话音落下,有人犹豫了一下。
突击位先开口:“能不能让夜莺正面强攻吸引火力,其他人埋伏在视野盲区?”
“太常见了。”旁边人摇头,“现在谁不知道要防夜莺突进。”
“那如果夜莺不是真的夜莺呢?”法师位突然插话,“我可以用‘幻影复制’技能模仿操作习惯,真身藏在后方输出。”
沈逸没说话,而是打开了碎片收集兑换界面。三项新获得的稀有技能模块浮现在投影中——“瞬影突刺”、“数据回流”和“双频干扰”。
“所有想法必须能结合现有资源。”他说,“不能脱离实际。”
林悦一直没出声,这时才开口:“我觉得情绪也能成为战术的一部分。我们收到那么多支持信,选手的状态其实受这个影响很大。如果我们能在关键时刻打出让粉丝激动的操作,会不会反过来打乱对手节奏?”
有人皱眉:“这太虚了,怎么量化?”
“可以测反应延迟。”沈逸接道,“系统能分析对手在高压下的决策周期。如果我们在他们心理波动最大的时候变节奏,成功率会更高。”
他把提议归成两类:一类是身份误导型打法,另一类是节奏控制型策略。
“我们现在有两个方向。”他指着沙盘,“一个是‘双影诱杀’——夜莺以女性形象正面出现,触发隐藏属性加成,同时另一名法师用幻影复制制造真假难辨的输出点;另一个是‘数据潮汐’——利用系统监测对手决策低谷,在那一瞬间发动突变进攻。”
房间里讨论热了起来。
“双影诱杀风险高。”辅助位说,“万一被识破,两个输出点都会暴露。”
“但胜率提升明显。”沈逸调出模拟推演结果,“在高段位对抗中,这项战术能让对方集火判断失误率上升百分之十八。”
“数据潮汐更稳。”有人补充,“不需要依赖特定技能组合,适合多地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