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永丰谈判(2 / 2)

第一天的会谈在僵持中结束,没有达成任何具体协议,只约定次日继续讨论停火的具体技术细节。

晚上,陈念和在临时住所仔细阅读着各方代表的发言记录和情报部门送来的背景分析。

幕僚在一旁说道:“总指挥,国G双方立场差距太大,看来很难谈拢。我们是否要施加更大压力?”

陈念和放下文件,摇了摇头。

“不急。让他们先吵。吵得越凶,暴露的问题越多,他们各自内部的困难和底线也就越清晰。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强行捏合、一触即散的脆弱联盟,而是一个虽然充满矛盾,但能在我们设定的框架内运作,并能逐步被我们引导的机制。”

陈念和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语气带着一丝深意。

“谈判桌下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林蔚肯定会想办法私下接触我们,胡先生那边,恐怕也会有动作。”

果然,深夜时分,林蔚的秘书悄悄来访,代表林蔚向陈念和表达敬意,并隐晦地提出,只要华南方面能在“处置G党问题”上秉持公正,国众政府愿意在联合政府中给予华南仅次于蒋委员长的崇高地位,并开放更多的经济利益。

陈念和不动声色地听着,心中冷笑。

“还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真是打错了算盘。”

他婉拒了对方的好意,只强调华南关注的是国家整体利益与和平进程。

几乎在同一时间,胡先生也通过一条秘密渠道,向陈念和传递了一封亲笔信。

信中并未涉及具体谈判条款,而是从民族大义、抗战前景的角度,阐述了Gc党对于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愿望,并表示相信华南的邓贤委员长是具有远见的爱国者,能够超越党派私利,推动国家的真正进步与团结。

这封信,让陈念和对胡先生的印象更深刻了几分。

“胡先生,确实是个厉害角色。不纠缠于细节,直指核心,以情以理动人。”

陈念和在看完信后心中暗道。

这封信,与其说是谈判筹码,不如说是一次成功的心理接触和形象塑造。

第二天,会谈继续。

焦点集中在如何监督停火以及非军事区的划定上。

争论依然激烈,但在陈念和居中协调和适度施压下,双方最终还是勉强同意,先由华南军派出军事观察团,进驻几个冲突最激烈的热点地区,监督临时停火协议的执行。

这算是谈判开始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微不足道,却具有象征意义的进展。

然而,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一份紧急电报被送到了陈念和手中。

他快速浏览后,脸色微微一沉,随即宣布休会。

电报内容显示,在远离永丰的鄂豫皖边区,国众党军一部以追剿残匪为名,突然越过华南军口头划定的隔离线,与一支工农军小部队发生交火,虽被闻讯赶来的华南军巡逻队强行隔开,但造成了数十人伤亡。

消息像一阵冷风,瞬间吹散了谈判桌上刚刚积累起的一丝微弱暖意。

林蔚脸色尴尬,支吾着试图解释这是误会。

胡先生则面色严峻,强烈谴责国众党方面破坏和谈的行径。

陈念和看着这一幕,心中明镜似的。这是蒋介石的试探,也是警告。

他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觉得这来得正是时候。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林蔚和胡先生,语气平静却带着冰冷的压力。

“看来,有人并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谈判机会。既然言语的约束力有限,那么,我将不得不考虑采取更直接的措施,来确保停火协议的严肃性。”

陈念和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措施,但那种毋庸置疑的威慑力,让林蔚心头一紧,也让胡先生目光一闪。

永丰谈判,在取得一丝微不足道的进展后,再次被现实的枪声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信任的建立远比破坏困难,而联合政府的构想,在这片依旧被猜忌和敌意笼罩的土地上,显得如此遥远而脆弱。

但陈念和知道,越是如此,越不能退缩。

他必须展现出更强大的决心和掌控力,才能将这艘刚刚启航就遭遇风浪的和平之舟,强行推向预定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