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贤说着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琉球岛上。
“此次行动,代号定为归心。核心目标:第一,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粉碎日军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完成军事占领。
第二,确保岛内基础设施,尤其是港口、电厂、水利、重要厂矿的完好,最大限度减少对民生和经济的影响。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让琉球同胞看到,我们不是征服者,而是家人,是来接他们回家的兄弟!”
为此,邓贤亲自敲定了归心行动的总体方案:
一、军事部署:三路并进,海空遮断
1.主力登陆集群(北路):以北进兵团经验丰富的第2师(张吉惟部)、第4师(萧剑锋部)为核心,配属特战警卫旅一部、炮兵旅主力、以及部分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第一登陆梯队,总兵力约五万人。
海军由龙破武亲自指挥,以东海第一舰队(航母舰队)为核心,提供全程海空掩护和火力支援。
登陆点选定于日军防御相对薄弱,但距离政治中心台北较近的桃园海岸。登陆后,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向南直扑信竹、苗栗,切断南北联系;主力则向东迅速攻克台北,端掉扶桑琉球总督府。
2.南路策应集群(南路):以第1师为主,配属部分海军陆战队,组成第二登陆梯队,兵力约三万人。
由南海舰队(以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为主)护航,登陆点选在高雄外海。任务是从南向北进攻,牵制台南、台中地区日军,并伺机攻占重要港口糕雄,与北路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3.空降突击与敌后破袭:由空军司令林肖协调,投入刚刚组建不久的空降兵部队一个团(约1500人),以及特战警卫旅精锐小队。
空降兵计划在登陆发起同时,突袭台北松山机场等关键节点,配合正面进攻。特战小队则提前潜入,联络岛内抗日义士,破坏日军指挥通讯、交通枢纽,制造混乱,里应外合。
4.海空封锁:空军疾风战斗机和猎鹰攻击机群将前移至福建沿海机场,与航母舰载机协同,彻底掌握琉球海峡及岛上空的制空权。海军潜艇支队和部分驱逐舰,将对台湾周边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切断日军任何可能的外援或逃跑路线。
二、政治与民心工作:宣传先行,政策跟进
1.成立琉球接收委员会:由邓贤亲自挂帅担任主任,陈念和、林晨武以及多名精通民政、经济、文化、教育的官员和学者担任委员。下设军事接收、民政管理、经济重建、文化教育、司法治安等多个小组,提前制定详尽的接收计划和管理政策。
2.大规模宣传攻势:立即启动对台宣传。利用广播(华南之声电台开设闽南语、客家话频道)、空投传单、以及通过情报网在岛内散发小册子等方式,向琉球同胞阐明《日内瓦协定》内容,宣传华南政策,强调血浓于水和恢复中华衣冠,承诺废除扶桑殖民苛政,恢复汉语汉文教育,保障同胞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3.组建琉球先遣工作团:从政府、文化界、医疗界、教育界抽调大量熟悉闽南语、客家话,且政治可靠的精英分子,随军行动。一旦我军控制某区域,工作团立即跟进,开展宣传、安抚民众、恢复秩序、建立基层政权、组织生产自救。
4.甄别与宽大政策:对日据时期的台籍官员、警察、教师等,制定明确的甄别和使用政策。原则上,只要没有严重血债,愿意配合接收,并认同华夏身份者,可经过学习改造后酌情留用。对于积极参与抗日或协助接收的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和重用。
三、后勤与社会保障
1.物资储备:在福建厦门、福州等地,大规模囤积粮食、药品、布匹、建材等民生急需物资,随时准备运往台湾。
2.医疗支援:组织精干的医疗队随军行动,并在后方医院预留大量床位,准备接收可能的伤员和开展岛内疫病防治。
3.金融准备: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银元券”,计划在台岛迅速建立华南银行分行,稳定金融秩序,并按规定比率兑换旧有货币(如琉球银行卷),保障民众财富不受损失。
邓贤的方案可以说是细致入微,考虑周详。
待此次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
邓贤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再次走到那幅地图前。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琉球岛的轮廓,眼神无比坚定。
“这一次,不会再让你们等太久。东宁(琉球明郑时期别称),母亲来接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