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喜决意北进与华南军共复奉天的电文,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各方势力间激起了新的涟漪。
然而,未等这联合进攻的号角吹响,日军新一轮的、带着歇斯底里报复意味的反扑,已如同乌云般,沉沉压向了辽南大地。
江户兵变后彻底掌控局面的军部统制派,以惊人的效率和残酷的决心,启动了代号为决号的紧急增兵计划。
其战争的规模恐远超之前的辽阳战役。
扶桑调派的部队不仅有驻朝国军的第二十师团主力和之前未全出的第十九师团都尽数调往满洲,扶桑本土的近卫师团、第一师团、第三师团等精锐常备师团,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动员,通过海运和朝鲜半岛的铁路,源源不断地开赴奉天周边。
扶桑甚至还调派出一些新组建的、装备了更多九五式轻战车和八九式中战车(虽性能落后,但数量增加)的独立战车联队,以及大量加强的野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大队(装备150榴弹炮乃至240重型榴弹炮),甚至还有数个配备了九四式37速射炮和新型反坦克步枪的专门反坦克大队,也出现在了日军的战斗序列中。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得到了国内“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奉天城下雪耻”的死命令,他摒弃了之前相对保守的战术,决心在奉天外围的广阔平原地区,利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与华南军和抗日联军进行一场决定性的野战,一举挽回颓势。
奉天城外,日军调动频繁,侦察机活动猖獗,一种大战将至的压抑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陈念和与张双喜的联军前锋部队,在向北推进的过程中,开始遭遇越来越强的阻力。
日军的阻击不再是零星的骚扰,而是成建制、有组织的顽强防御,并伴随着猛烈的炮火反击。
“报告!第二师先头装甲营在苏家屯以南遭遇日军一个加强联队依托村落和预设阵地的阻击,配属有战车和重炮,攻势受阻!”
“联军左翼纵队报告,在浑河岸边与日军发生激战,敌军抵抗异常顽强,疑似为日军新调来的生力军!”
坏消息不断传到位于辽阳的联合前指。陈念和与张双喜看着地图上标注出的越来越多的日军番号和部队动向,脸色都变得异常凝重。
“鬼子的援兵,来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还要多!”
张双喜面色凝重,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
陈念和闻言也是点头,同时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个弧形。
“看来,武藤信义是打算在奉天外围,跟我们决战了。他吸取了辽阳的教训,不再固守孤城,而是想利用外围的广阔空间,发挥其兵力优势和我们打消耗战。”
“我们的兵力,虽然得到部分补充,但面对日军如此规模的增援,恐怕……”
张双喜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他们组建的联军成分复杂,装备不齐,打顺风仗可以,面对这种硬碰硬的消耗战,劣势明显。
即便是华南军北进兵团,在经过辽阳苦战后,也远未恢复到巅峰状态。
“不能硬拼。”
陈念和果断道:“日军来势汹汹,士气正盛,且寻求决战。我们若正面迎击,正中其下怀。必须改变策略。”
他走到沙盘前,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命令前线部队,停止正面强攻,转入机动防御。以营连为单位,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抵抗,迟滞、消耗日军前锋。主力部队,则向后收缩,在辽阳至奉天之间的太子河、浑河流域,选择有利地形,构筑主防御阵地。”
“我们要避其锋芒,挫其锐气。利用我们内线作战和情报优势,以及……海军可能的支援,伺机寻找日军突出部或结合部,打几个漂亮的反击!待日军师老兵疲,补给线拉长,再寻机与决战!”
这是一个更为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策略,核心在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日军进行战略决战。
张双喜思索片刻,也表示同意。目前看来,这是最稳妥的选择。
然而,就在陆上战局因为日军大规模增援而陷入僵持和调整之际,海上的局势,却因为一个“幽灵”的出现,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甚至带来了一丝意想不到的转机。
黄海北部,夜幕笼罩下的海面。一支由数艘运输船和少量护航舰艇组成的日军船队,正趁着夜色,向辽东半岛运送一批紧急物资和补充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