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的目光投向地图上柳河桥侧翼的一片标注着沼泽和林地的区域。
“派师属侦察营的精干分队,携带电台和反坦克武器,从侧翼这片地域渗透过去,侦察日军防线薄弱点,并伺机破坏其交通线!我们要用钳子,而不是拳头,敲碎这颗硬核桃!”
他改变了战术,从雷霆万钧的正面突击,转变为正面压力下的多点渗透和侧翼骚扰,充分发挥己方在机动性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扬长避短。
命令下达后,虎贲师的攻势节奏为之一变。
正面战线上,坦克不再盲目冲锋,而是与步兵、工兵紧密配合,像手术刀一样精确地拔除日军据点。
侧翼,侦察兵们如同幽灵般消失在沼泽和林地中,不久后,日军后方的通讯线路开始被切断,小股运输队不断遭遇伏击。
天空中,华南空军的战机时时光顾,虽然投弹精度有限,但那种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极大地牵制和消耗着日军的精力与士气。
中村馨很快感受到了压力。
正面压力稍减,但侧翼和后方不断传来的坏消息让他疲于奔命。
他手中的预备队被迫不断拆解,填向各个出现危机的窟窿。部队的疲惫程度急剧上升,弹药补给也开始出现困难。
“八嘎……支那人太狡猾了!”
中村馨一拳砸在掩体的土墙上说道:“他们不跟我们正面决战,专挑我们的软肋下手!”
他意识到,这样下去,防线被渗透、瓦解只是时间问题。
他紧急向师团部求援,但师团主力正忙于应对正面东北军骤然加强的反扑和重新调整部署,能给他的支援有限。
就在柳河桥战线陷入僵持与消耗的同时,虎贲师的辉煌胜利以及全国风起云涌的响应之势,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李天霞的指挥部里,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一位是金陵军委会派来的联络参谋,带着蒋瑞元的亲笔嘉奖令和一大堆要求填报的表格。
一位是晋西阎百川派来的代表,言语间试探着合作的可能与好处。
还有一位是某国际通讯社的记者,迫切想要采访这位现代化装甲作战的先驱人物。
李天霞耐着性子接待了他们,对于嘉奖,他公式化地表示感谢;对于表格,他以战时军事机密为由婉拒详细填报,只提供了概略情况。
对于阎锡山的代表,他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强调一切抗日力量都应团结在中央(他巧妙地用了这个词,但含义模糊)领导下。
对于记者,他简单介绍了战况,强调了将士英勇和全国支持的重要性,便以军务繁忙为由结束了采访。
送走这些人后,李天霞对身边的政委苦笑道:“看见了吗?仗才刚打开局面,各路神仙就都来了。往后,这仗恐怕是越来越难打了。”
政委点点头,神色凝重:“是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师长,咱们现在可是风口浪尖。大帅那边压力肯定更大。”
李天霞走到地图前,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不管那些!咱们的任务,就是打好眼前的仗,用胜利说话!柳河桥必须尽快拿下,然后直扑辽阳,打乱日军整个部署!只有战场上拿到的,才是实实在在的!”
他深知,政治上的博弈邓贤会去应对,而他的舞台,就在这炮火连天的前线。
他必须用不断的胜利,来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局面,也为华南,为华国,赢得更多的主动和尊严。